《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

时间: 2025-01-17 09:34:11

鹓鸿念旧行,虚馆对芳塘。

落日明朱槛,繁花照羽觞。

泉归沧海近,树入楚山长。

荣贱俱为累,相期在故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鹓鸿念旧行,虚馆对芳塘。
落日明朱槛,繁花照羽觞。
泉归沧海近,树入楚山长。
荣贱俱为累,相期在故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鹓鸿(传说中的一种鸟)思念旧日的旅程,空荡的馆子面对着芬芳的池塘。落日的余晖照亮了朱红色的栏杆,繁花映照着酒杯。泉水流向近海,树木延伸入楚山,时光悠长。无论是荣华还是贫贱,都是一种牵挂,我们期待着在故乡重聚。

注释:

  • 鹓鸿:一种传说中的美丽鸟,象征着思念与追忆。
  • 虚馆:空荡的馆舍,指诗人所处的环境。
  • 芳塘:芳香的池塘,体现自然的美丽。
  • 朱槛:红色的栏杆,古代建筑的一种装饰。
  • 羽觞:用羽毛装饰的酒杯,代表宴饮。
  • 泉归沧海近:泉水流向大海,表达自然的流动与生命的旅程。
  • 楚山:指长江流域的山脉,具有地域象征意义。
  • 荣贱:指荣华与贫贱,表达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 故乡:作者对故土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文学家、政治家,知名于散文与诗歌。柳宗元作品的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起伏的感慨。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反映出作者在逆境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柳宗元的《酬徐二中丞普宁郡内池馆即事见寄》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蕴含了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深切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开头两句“鹓鸿念旧行,虚馆对芳塘”描绘了一个孤寂的环境,诗人以鹓鸿这一意象引出对过去的怀念,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中间的“落日明朱槛,繁花照羽觞”则通过落日与繁花的对比,展现出生命的短暂与美好。落日的光辉照亮了栏杆,繁花的盛开则仿佛在为酒杯增添色彩,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最后两句“荣贱俱为累,相期在故乡”更是将个人的命运与故乡紧密相连,强调了无论是荣华还是贫贱,最终都将回归故乡,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时间流逝感和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鹓鸿念旧行:鹓鸿在空中飞翔,它在思念旧日的旅程,暗示了对往昔的怀念。
  • 虚馆对芳塘:空荡荡的馆舍面对着芬芳的池塘,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环境。
  • 落日明朱槛:落日的余晖照亮了红色的栏杆,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繁花照羽觞:繁花盛开映照着酒杯,展现出生活中的美好景象。
  • 泉归沧海近:泉水流向汹涌的大海,象征着生命的归宿与流逝。
  • 树入楚山长:树木延伸至远方的楚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与生命的延续。
  • 荣贱俱为累:无论是荣华还是贫贱,都是一种人生的负担。
  • 相期在故乡:期待在故乡重聚,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鹓鸿比喻对旧日的追忆,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对仗:如“荣贱俱为累”,上句与下句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象的描绘,如落日、繁花、泉水等,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时光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鹓鸿:象征对往昔的怀念。
  • 芳塘:代表自然的美好与恬静。
  • 朱槛:象征生活的装饰与美丽。
  • 羽觞:象征宴饮与生活的欢愉。
  • 沧海:象征人生的归宿。
  • 楚山:象征故乡的远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鹓鸿”象征什么?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往昔的怀念
    • C. 对自然的热爱
    • D. 对友人的祝福
  2. 诗中“落日明朱槛”中的“朱槛”指的是什么?

    • A. 酒杯
    • B. 楼阁
    • C. 栏杆
    • D. 大树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美食的赞美
    • B. 对故乡的眷恋
    • C. 对时光的无奈
    •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流动,但更强调对旅途的畅快与自由。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的壮阔与豪情,与柳宗元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柳宗元诗文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