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车驾言迈》

时间: 2025-01-01 15:02:33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白话文翻译:

驾着马车,缓缓走在漫长的道路上。
四周望去,茫茫一片,东风摇曳着百草。
路上遇到的无故之物,怎能不让我感到迅速衰老?
盛衰都有时节,立身立业何苦不早做准备?
人生并非金石,难道能够长久寿考?
瞬息之间随物而化,名声和荣华竟成了我的宝贝。

注释:

  1. 回车:指驾车行走。
  2. 驾言:驾车与言语,指驾车出行。
  3. 悠悠:缓慢而长久。
  4. 所遇:所遇到的事物。
  5. 速老:快速衰老。
  6. 盛衰:兴盛与衰落。
  7. 立身:立足、立业。
  8. 金石:金属和石头,形容坚固之物。
  9. 奄忽:突然、瞬息之间。
  10. 物化:随物而化,变化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诗的作者是佚名,生活在两汉时期。该时期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为主,风格多样,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汉代,背景中包含了对人生短暂、盛衰交替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哲理。

诗歌鉴赏:

《回车驾言迈》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驾车而行,四顾茫茫,心中涌起对人生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回车驾言迈”展现了诗人行走中的悠然自得,接着引入了对周围自然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渺小。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对生命的沉思逐渐加深,强调了盛衰的无常与人生的短暂。

诗中提到“所遇无故物”,表达了诗人对路上偶遇景象的感慨,感叹人生如白云苍狗,难以把握。而“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则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机会是有限的,应该趁早把握,避免在岁月流逝中后悔。整首诗通过对比人生与金石的坚固,指出人生的脆弱与短暂,强调了名声和荣华的虚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回车驾言迈”:表示诗人缓缓出行,结合了行车与言语,暗示行走中的思考。
  2. “悠悠涉长道”:描绘出行程的漫长与缓慢,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3. “四顾何茫茫”:四周的景象让人感到迷茫与孤独。
  4. “东风摇百草”:春风拂动百草,暗喻生命的流转与变化。
  5. “所遇无故物”:遇到的事物都是无常的,感叹人生的不可预测。
  6. “焉得不速老”:面临时光的流逝,感到衰老的无奈。
  7. “盛衰各有时”:盛与衰有其各自的时机,强调人生的循环。
  8. “立身苦不早”:对立身立业的反思,告诫人们要早做准备。
  9. “人生非金石”:强调人生的脆弱,不能长久。
  10. “岂能长寿考”:反问生命的长久与稳定。
  11. “奄忽随物化”:瞬息之间随物而变,强调变化的无常。
  12. “荣名以为宝”:将名声与荣华视为宝贵,反映了对物质与名利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金石”,强调其脆弱。
  • 对仗:如“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拟人:东风摇百草,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深刻反思,呼唤人们珍惜时光、早做准备,反思名利的真正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马车: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方向。
  2. 东风: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希望与变化。
  3. 百草: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循环。
  4. 名声:对社会认同的渴望与追求。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也映射出古代人对生命的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风”摇动了什么? A. 百花
    B. 百草
    C. 青山
    D. 白云

  2. “盛衰各有时”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A. 人生的不确定性
    B. 立身的重要性
    C. 名声的虚幻
    D. 时间的宝贵

  3. 诗中“奄忽随物化”是指什么? A. 突然的变化
    B. 生命的常态
    C. 自然的规律
    D. 人的坚持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登高》—杜甫
  2.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然而更加强调个人的奋斗与责任。
  • 《静夜思》: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反映了对人生的思索与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汉诗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