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终南山
王贞白 〔唐代〕
终朝异五岳,列翠满长安。
地去搜扬近,人谋隐遁难。
水穿诸苑过,雪照一城寒。
为问红尘里,谁同驻马看。
白话文翻译:
整天与五岳相比,终南山的翠绿环绕着长安。
大地与那些名山的距离近,但隐居的人难以谋求安稳。
溪水流过众多园林,雪光照耀着整个寒冷的城市。
想问在红尘中,谁能同我一起驻马观景?
注释:
- 终朝:整天,始终。
- 五岳:指中国的五大名山,象征着高大和雄伟。
- 列翠:翠绿的山峰排列着,形容山色美丽。
- 搜扬:探索和搜寻,指的是人们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隐遁:隐居,躲避世俗生活。
- 诸苑:许多园林。
- 寒:指寒冷的天气。
- 红尘:世间的纷扰事物,常用来指代世俗生活。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主要是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五岳与长安,象征着崇高与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贞白,字季白,号澹然,唐代诗人,主要以山水诗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碰撞时期。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终南山》是一首具有典型山水诗特征的作品,通过对终南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终朝异五岳”便将终南山与五岳相对比,展现出山的独特魅力。接着,诗人通过“列翠满长安”描绘了长安的美丽景色,既展现了山的壮丽,又隐含了对繁华都市的思考。
“地去搜扬近,人谋隐遁难”则引发了对隐逸生活的深思,尽管大自然的美丽近在咫尺,但人们在世俗的纷扰中却难以找到内心的安宁。接下来“水穿诸苑过,雪照一城寒”生动描绘了自然与城市的融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寒冷季节的感受。
最后一句“为问红尘里,谁同驻马看”则引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渴望,想要寻找同伴一同享受这份美好,却又感受到世俗的冷漠与无奈。这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与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终朝异五岳”:整天与五岳相比,强调终南山的独特之处。
- “列翠满长安”:描绘了长安周围山色的美丽,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
- “地去搜扬近”:表达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尽管美好却难以实现。
- “人谋隐遁难”:现实的困境,隐居生活不易。
- “水穿诸苑过”:描绘了自然水流的景象,体现了自然的灵动。
- “雪照一城寒”:将寒冷的季节与城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为问红尘里”:引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渴望有同伴共享美景。
- “谁同驻马看”:反映出诗人的孤独感与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将终南山与五岳进行对比,突出山的独特性。
- 意象:水、雪、山、城等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诗的氛围。
- 拟人:通过“水穿”使自然景象具有动态感,加深读者的印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终南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孤独感。诗人希望在红尘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享受自然之美,表达了一种超脱与追求的情感。
意象分析:
- 终南山:象征隐逸与自然之美,代表着诗人理想中的生活方式。
- 五岳:代表崇高与雄伟,形成与终南山的对比。
- 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体现自然的灵动。
- 雪:象征孤寂与冷漠,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红尘:指代世俗的纷扰,体现出诗人对世俗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五岳是指哪些山? A. 嵩山、华山、泰山、恒山、崑崙山
B. 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恒山
C. 泰山、华山、嵩山、五台山、普陀山
D. 泰山、华山、嵩山、崑崙山、青山 -
“水穿诸苑过”中“穿”字的意思是: A. 裂开
B. 流淌
C. 穿越
D. 破坏 -
诗人希望在“红尘里”找到什么? A. 财富
B. 志同道合的朋友
C. 荣耀
D. 事业成功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对比,王贞白的《终南山》更加强调对隐逸和自然的渴望,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的宁静。两首诗都体现了唐代山水诗的特点,但在情感表达上各具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贞白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