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天晓角(题九里驿)
作者: 吕胜己 〔宋代〕
晓来风作。病怯春衫薄。郭外溪山明秀,红尘里自拘缚。村酒频斟酌。野花偏绰约。十载人非物是,惊回首梦初觉。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风吹来,令人感到寒冷,我的春衫薄弱无力。城郭外的溪山显得格外明亮秀丽,而在红尘之中我却感到被束缚。村里的酒不断地斟满,我却发现野花依旧娇美。十年间人事已非,回头一看,才惊觉所有的一切只是一场梦。
注释:
字词注释:
- 晓来:清晨。
- 病怯:形容身体虚弱,感到畏惧。
- 春衫:春季的衣衫。
- 郭外:城外。
- 明秀:明亮秀丽。
- 红尘:指世俗的生活。
- 拘缚:束缚。
- 频斟酌:频繁地饮酒。
- 绰约:形容女子姿态轻盈美丽。
- 十载:十年。
典故解析:
- 红尘:出自佛教,常用来形容世俗繁华与烦恼。
- 十载人非物是:表达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变化,体现了对往昔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胜己,宋代诗人,作品多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为主,擅长抒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对往昔的追忆之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思索。
诗歌鉴赏:
《霜天晓角(题九里驿)》以清晨的寒风为引子,勾起了诗人对自己在世俗生活中的困境的反思。诗中的“晓来风作,病怯春衫薄”直接传达了身心的疲惫和对寒冷的感知,令读者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无助。随后的“郭外溪山明秀,红尘里自拘缚”则用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美和人世的桎梏,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村酒频斟酌,野花偏绰约”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然而这些美好却无法消解诗人内心的失落。最后的“十载人非物是,惊回首梦初觉”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十年的变化让人倍感惆怅,梦醒时分更是让人感到无奈。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融合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和对理想的追求,具有深厚的哲理性和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来风作:晨风吹来,带来一丝寒意。
- 病怯春衫薄:因寒冷而身体感到虚弱,春衣薄弱无力。
- 郭外溪山明秀:城外的山水明亮秀丽,令人向往。
- 红尘里自拘缚:在世俗的生活中感到被束缚。
- 村酒频斟酌:在村里频繁地饮酒,享受乡间生活。
- 野花偏绰约:野花依然美丽动人。
- 十载人非物是:经历了十年,世事已变,人事已非。
- 惊回首梦初觉:回头一看,方才意识到这一切如梦般虚幻。
修辞手法:
- 对比:描绘自然的美与人世的烦恼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人生的变迁比作梦境,强调时光的无情。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其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事的对比,探讨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与无奈,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天:象征寒冷,暗示人生的孤独与无助。
- 溪山:自然之美,代表理想与自由。
- 红尘:世俗生活的纷繁复杂,象征人心的束缚。
- 村酒: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恬淡。
- 野花:自然之美,象征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郭外溪山明秀”表明了什么? A) 自然的美
B) 城市的繁华
C) 诗人的忧伤
D) 人生的无奈 -
“十载人非物是”中的“人非物是”是什么意思? A) 人与物的关系
B) 人事已变
C) 物质的追求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吕胜己的《霜天晓角》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与对理想的向往,但吕胜己更侧重于自然之美与内心的矛盾,而杜甫则在战乱背景中表现对故国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霜天晓角(题九里驿)》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