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海子》

时间: 2025-01-01 13:02:55

积水明人眼,蒹葭十里秋。

西风摇雉榘,晴日丽妆楼。

柳径斜通马,荷丛暗度舟。

东邻如可问,早晚卜清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积水明人眼,蒹葭十里秋。
西风摇雉榘,晴日丽妆楼。
柳径斜通马,荷丛暗度舟。
东邻如可问,早晚卜清幽。

白话文翻译:

积水映照着人们的眼睛,蒹葭在十里秋水中摇曳。西风轻拂着雉榘,阳光下的楼阁如同美丽的妆容。柳树小径斜斜地通向马厩,荷花丛中隐约有舟船滑过。如果东边的邻居可以问询,何不早晚卜卦寻求那清幽的境界呢?

注释:

  • 积水:指积聚的水,象征着宁静与反射,暗含明亮与清晰。
  • 蒹葭:指芦苇,代表秋天的景象,具有萧索之感。
  • 雉榘:指一种鸟类,可能象征自由飞翔的意象。
  • 丽妆楼:形容楼阁如同精美的妆容,暗示美丽的景色。
  • 柳径:柳树的小路,表现出一种柔美的自然景象。
  • 荷丛:指荷花的丛生状态,暗喻生机与和谐。
  • 卜清幽:卜卦求问,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常伦,明代诗人,以清新自然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风景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常伦生活在明代,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人雅士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表现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的“积水明人眼”通过自然景象引入,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清澈,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接下来的“蒹葭十里秋”则通过描绘秋季的茂盛与萧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隐喻着人生的无常。西风的轻拂和晴日的光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生命中的欢乐与哀愁交织。

“柳径斜通马,荷丛暗度舟”,诗人以柳树小径与荷花丛的结合,描绘出一种恬静而生动的景象,仿佛在说生活中即便有些曲折,却依然可以找到通往宁静的道路。最后一句“东邻如可问,早晚卜清幽”,不仅表达了对邻里的关心,也展现了希望与期待,暗示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积水明人眼:积水映照出人的眼睛,表示宁静与清晰的视野。
    2. 蒹葭十里秋:茂密的芦苇在秋天的十里水边摇曳,象征着秋天的萧瑟。
    3. 西风摇雉榘:西风轻拂鸟儿,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自由。
    4. 晴日丽妆楼:晴朗的日子里,楼阁如同化妆一般美丽,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5. 柳径斜通马:柳树小径曲折地通向马厩,表现出生活的曲折与自然的柔美。
    6. 荷丛暗度舟:在荷花丛中,船只悄然滑过,象征着生活的隐秘与静谧。
    7. 东邻如可问:如果东边的邻居可以询问,暗含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8. 早晚卜清幽:希望能够早晚求问,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心情相联系。
    • 拟人:西风与鸟儿之间的互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与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以诗寄情”的思想。

意象分析:

  • 积水:象征着内心的清澈与反思。
  • 蒹葭:秋水中的孤独与萧瑟。
  • 西风:自由与生命的流动。
  • 柳径:生活的柔美与曲折。
  • 荷丛:生机与和谐,隐喻内心的隐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蒹葭”指的是哪种植物? A) 蘑菇
    B) 芦苇
    C) 柳树
    D) 荷花

  2. “东邻如可问”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望? A) 友谊
    B) 宁静
    C) 自由
    D) 财富

  3. 诗中“晴日丽妆楼”用来形容什么? A) 自然风景
    B) 人物
    C) 生活态度
    D) 诗人的情感

答案

  1. B) 芦苇
  2. B) 宁静
  3. A) 自然风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常伦的《经海子》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慨,但常伦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体内心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常伦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典诗词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