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01 13:38:32

笑擘黄柑酒半醒。

玉壶金斗夜生冰。

开窗尽见千山雪,雪未消时月正明。

兰烬短,麝煤轻。

画楼钟鼓已三更。

倚栏谁唱清真曲,人与梅花一样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作者: 晁公武 〔宋代〕

笑擘黄柑酒半醒。
玉壶金斗夜生冰。
开窗尽见千山雪,
雪未消时月正明。
兰烬短,麝煤轻。
画楼钟鼓已三更。
倚栏谁唱清真曲,
人与梅花一样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夜晚,诗人喝着半醒的黄柑酒,透过开窗看到窗外千山白雪,雪未消时月光正明。兰烬烧得短,麝煤烟轻,画楼里的钟鼓声已过了三更,倚着栏杆,有人正在唱着清真曲,人与梅花一样清雅。


注释:

  • 黄柑: 指一种柑橘类水果,颜色鲜艳,味道酸甜,常用于酿酒或饮用。
  • 玉壶金斗: 形容酒器,玉壶指精美的酒壶,金斗指盛酒的器具。
  • 兰烬: 指香兰的残烬,表示香气渐渐消散。
  • 麝煤: 指麝香,常用作香料,这里形容烟雾轻盈。
  • 清真曲: 一种古代的乐曲,曲调清雅,主要用于文人士子间的吟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公武,字允恭,号惟白,南宋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诗歌风格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是当时文人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写于一个雪夜,诗人在此时饮酒作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与对人生的感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试图通过诗歌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描绘雪夜饮酒情境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致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笑擘黄柑酒半醒”便将读者带入一个轻松而又迷离的氛围,酒意微醺,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欢愉。接下来“开窗尽见千山雪,雪未消时月正明”,通过开窗所见的景色,将清冷的雪夜与明亮的月光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清新的美。

诗中“倚栏谁唱清真曲”一句,意境深远,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人际情谊的渴望。最后一句“人与梅花一样清”,将人比作梅花,强调了诗人所追求的清雅气质和内心的高洁,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词人的艺术风采及其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笑擘黄柑酒半醒: 诗人饮酒至微醺,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
    • 玉壶金斗夜生冰: 夜晚的酒如同冰冷,映衬了冬季的寒冷。
    • 开窗尽见千山雪: 描述窗外的美丽雪景,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 雪未消时月正明: 雪未融化,月光明亮,暗示着时间的静谧。
    • 兰烬短,麝煤轻: 香烟渐散,意境清淡。
    • 画楼钟鼓已三更: 时间已到深夜三更,增添了孤寂感。
    • 倚栏谁唱清真曲: 提及有人在唱曲,渲染出一种人文气息。
    • 人与梅花一样清: 最后以梅花作比,强调人的高洁。
  •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人与梅花一样清”比喻人品的高洁。
    • 对仗: 诗中多处采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夜饮酒的情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黄柑: 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乐趣。
  • : 代表纯洁、宁静的自然状态,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 月光: 象征着明亮与希望,照亮诗人的内心。
  • 梅花: 代表高洁与坚韧,象征理想人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柑”是什么?

    • A. 一种水果
    • B. 一种酒
    • C. 一种花
  2.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对自然的欣赏
    • B. 对爱情的描写
    • C. 对战争的反思
  3. “人与梅花一样清”中的“梅花”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高洁
    • C. 生命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晁公武的《鹧鸪天》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晁公武更侧重于冬夜的宁静与高洁,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波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