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岳前大队赴淮西,从此中原息鼓鼙。石阙莫教苔藓上,分明认取晋公题。
白话文翻译:
在华岳前,大队伍出发去淮西,从此中原的战鼓停止了。石阙上不要让苔藓生长,分明可以认出晋公的题字。
注释:
- 岳前:指华山前。
- 大队:大队伍。
- 赴淮西:前往淮西,指的是去战斗或征讨的方向。
- 中原:指中国的中部地区,这里暗指战乱的情况。
- 息鼓鼙:停止战鼓和鼙鼓的声音,象征和平。
- 石阙:指石碑或石刻的地方。
- 苔藓:苔藓,生长在潮湿的地方,这里表示对石阙的保护。
- 晋公:指裴晋公,历史上的名人。
典故解析:
“晋公”指的是裴晋公,他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因其在华岳庙的题字而被后人铭记。华岳庙作为祭祀华山神的地方,承载了许多历史文化。诗中提到的“鼓鼙”象征着战乱,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唐代诗人,以山水诗和咏史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和战乱频繁的时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历史的追忆。诗中通过描绘华岳庙的情景,寄托了对晋公的敬仰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描绘了华岳庙前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与对历史人物的景仰。开头两句以“岳前大队赴淮西”引入,勾勒出一幅战争即将来临的画面,仿佛能听到战鼓的声音。接下来的“从此中原息鼓鼙”则表明了愿望,期盼战争能够结束,社会能够恢复安宁。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对裴晋公的纪念,告诫后人要珍视历史,保护文化遗址,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与保护意识。整首诗逻辑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思考,也有对现实的关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岳前大队赴淮西:描写了在华山前,有大队伍准备出征,指向淮西的情景,暗示着战事即将来临。
- 从此中原息鼓鼙:表达了希望战乱能够结束,让中原之地恢复宁静,不再有战争的声音。
- 石阙莫教苔藓上:劝诫人们不要让苔藓在石碑上生长,寓意要保护文化遗产。
- 分明认取晋公题:强调晋公的题字依然清晰可见,体现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纪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岳前大队”和“中原息鼓鼙”,形成了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鼓鼙象征战争,苔藓则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对文化遗产的侵蚀。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求和对历史的尊重,提醒后人要铭记历史人物,同时珍惜和维护文化遗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岳:象征高大、巍峨,代表着华山的雄伟。
- 大队:象征着力量和战争的迫在眉睫。
- 鼓鼙:象征战争和动荡的时代。
- 石阙:象征历史的痕迹和文化遗产。
- 苔藓: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对历史的侵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的“中原”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南方
- B. 西方
- C. 中部
- D. 北方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晋公”指的是____。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渴望。(对/错)
答案:
- C
- 裴晋公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斗寸》
诗词对比:
- 比较司空图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平和生活的渴望,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