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王晙巡边应制》
时间: 2025-01-19 21:44: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送王晙巡边应制
作者:张说 〔唐代〕
六月歌周雅,三边遣夏卿。
欲施攻战法,先作简稽行。
礼乐知谋帅,春秋识用兵。
一劳堪定国,万里即长城。
策有和戎利,威传破虏名。
军前雨洒道,楼上月临营。
别藻瑶华降,同衣锦襮荣。
关山由义近,戎马为恩轻。
丝竹路傍散,风云马上生。
朝廷谓吉甫,邦国望君平。
白话文翻译
在六月,歌声如周雅般悠扬,三边的夏卿被派遣。
想要施行军事策略,首先要做好简明的考察。
礼乐懂得指挥者的谋略,春秋则知道用兵之道。
一番辛劳可以安定国家,万里之外便是长城。
策马有和解之利,威名传遍破敌的声誉。
军前的雨洒落在道路上,楼上的明月照临营地。
美丽的花卉与华丽的衣物降临,人人同穿锦绣的荣光。
关山因义理而相近,戎马因恩德而轻视。
丝竹乐声随风四散,风云在马背上生起。
朝廷称赞吉甫,邦国寄望于君平。
注释
- 周雅:指周朝的雅乐,象征高雅的音乐。
- 三边:指边疆的三个方向,常指北边、西边和南边。
- 简稽行:简明而有效的考察和行动。
- 礼乐:指古代的礼仪和音乐,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 策有和戎利:策马出征,和解可得的利益。
- 瑶华:美丽的花卉,象征高贵和美好。
- 丝竹:古代乐器,象征音乐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说,唐代诗人,字仲明,号天池,曾任宰相,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其诗风多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现对国家和边疆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王晙被派往边疆巡逻,张说奉旨送行,表达对边疆安定的关切和对王晙的寄予厚望。
诗歌鉴赏
《奉和圣制送王晙巡边应制》是一首围绕边疆巡逻的诗作,体现出作者对国家安全和边疆治理的深切关怀。全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唐诗的严谨结构,字句之间流畅自然,意象丰富,融汇了历史、文化与军事的多重元素。
首句“六月歌周雅”便以音乐引入,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暗示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夏季时节,国家的边疆事务同样重要。接下来的几句,张说通过“礼乐知谋帅,春秋识用兵”强调了文化与军事的紧密结合,指出治理国家不仅需要军事才能,还需文化的支持与指导。
诗中的意象如“万里即长城”、“军前雨洒道”、“楼上月临营”都暗示着边疆的辽阔与士兵的辛劳,描绘出一种壮丽而又凄美的战争景象。同时,诗人在最后提到“朝廷谓吉甫,邦国望君平”,不仅寄托了对王晙的希望,更是对国家未来安定的祝愿,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月歌周雅”:以音乐引入,寓意和谐。
- “三边遣夏卿”:指派重要人物巡边,强调任务的重要性。
- “欲施攻战法,先作简稽行”:强调在军事行动前的准备工作。
- “礼乐知谋帅”:文化和礼仪影响军事指挥。
- “一劳堪定国,万里即长城”:付出努力可保国家安宁。
- “策有和戎利”:对外和解带来利益。
- “军前雨洒道”:描绘边疆的艰辛与自然环境。
- “别藻瑶华降”:美丽的事物象征着荣光与祝福。
- “关山由义近”:强调义气的重要性。
- “丝竹路傍散”:音乐与自然相融合,暗示和平的希望。
- “朝廷谓吉甫”:对王晙的赞誉及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礼乐知谋帅,春秋识用兵”形成对仗工整。
- 比喻:将边疆的生活比作音乐,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重视与对王晙的期望,展现出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军事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长城:象征国家的防御与安全。
- 月亮:象征和平与思念,常用以寄托情感。
- 丝竹:象征和谐与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六月歌周雅”的含义是什么?
A. 暗示边疆的和谐
B. 描绘夏天的景象
C. 强调音乐的重要性
D. 以上皆是 -
“关山由义近”中的“义”指的是什么?
A. 义务
B. 义气
C. 义务与责任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朝廷谓吉甫”指的是?
A. 对军队的赞誉
B. 对王晙的期望
C. 对文化的重视
D. 对敌人的警惕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张说的《奉和圣制送王晙巡边应制》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涉及边疆和国家安定,但前者更注重军事与文化的结合,后者则侧重于自然与人文的宏观视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