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
时间: 2025-01-19 15:48: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
作者: 沈约 〔南北朝〕
义重师匡。业贵虚受。
襄野顺风。西河杜帚。
表迹亏光。降情回首。
道御百灵。神行万有。
尊学尚矣。继列传徽。
旗章或舛。兹道莫违。
自堂及室。异轸同归。
洋洋圣范。楚楚儒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师长和学业的重视,强调知识的价值在于谦虚受教。描绘了顺风而行的畅快和西河的清洁,反映出表面的光辉和内心的追求。诗中提到道德和灵性的追求,尊重学问,承载着历史的传承。即使旗帜和章法有所偏差,但应遵循道义。无论是堂屋还是室内,大家都应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展现出一种宽广的圣洁范式和儒雅的风范。
注释:
- 义重师匡:强调师长的重要性和义德;
- 业贵虚受:学业的珍贵在于谦虚接受;
- 襄野顺风:顺风行船,形象地表达顺利;
- 西河杜帚:西河的清洁,象征着环境的纯净;
- 表迹亏光:表面的光辉有时不足以真实,需内外一致;
- 降情回首:反思自身的情感和经历;
- 道御百灵:追求道德,驾驭万物的灵性;
- 尊学尚矣:尊重学问,重视学习;
- 继列传徽:延续前人的光辉和传承;
- 旗章或舛:可能有偏差的规则和传统;
- 洋洋圣范:宽广之圣洁范式;
- 楚楚儒衣:儒雅的风范,形象地展现出文化的气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南朝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以其诗文华美、情感真挚闻名,是当时重要的文人之一。他在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在五言诗、乐府诗方面成就显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朝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士人重视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时代。诗中通过对宴会的描写,表达了对教育、德行的重视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沈约对教育和道德的重视。诗中所提到的“义重师匡”和“业贵虚受”,不仅表达了对师长的尊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渴望和对知识的崇尚。沈约在字句之间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人们在追求知识的路上,保持谦逊和敬畏的心态。
诗中“襄野顺风”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顺利通达的情景,体现出诗人对美好前景的向往。而“表迹亏光”则让人反思,表面的光辉并不代表一切,内心的真实和修养才是最重要的。在最后几句中,沈约强调了道德、学问的传承,体现出他对文化的深厚理解和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义重师匡:表达对师者的尊重,师者的义德重于一切。
- 业贵虚受:强调谦虚学习的重要性,学业的价值在于虚心接受。
- 襄野顺风:顺风而行,比喻顺利和畅快的境地。
- 西河杜帚:西河的清洁象征内心的纯净与清明。
- 表迹亏光:表面光辉与内心真实的反差,提醒人们追求内在修养。
- 降情回首:反思自我情感与经历,追溯内心的真实。
- 道御百灵:追求道德与灵性,驾驭万物的能力。
- 尊学尚矣:重视学问,强调知识的崇高地位。
- 继列传徽:延续历史的光辉,承载着文化的传承。
- 旗章或舛:即使规则有误,也应坚持正道。
- 自堂及室:无论在何处,都应朝着同一目标努力。
- 洋洋圣范:展现出宽广、庄重的风范。
- 楚楚儒衣:体现出儒雅文化的气质和修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义重师匡”与“业贵虚受”,形成对称,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以自然现象(如顺风)比喻人生的顺利与畅快。
- 象征:西河的清洁象征内心的纯净,体现出内外一致的价值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教育、师德、道德修养的强调,表现出沈约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师匡:象征着知识的引导者;
- 顺风:象征着顺利和畅通;
- 西河:象征着清澈和纯净;
- 道:象征着道德和真理;
- 儒衣:象征着儒雅的风范与文化气质。
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教育、道德等深刻的思考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强调的学习态度是什么?
- A. 骄傲自满
- B. 虚心接受
- C. 不屑一顾
-
“襄野顺风”中的“顺风”象征什么?
- A. 不顺利
- B. 顺利与畅快
- C. 风暴
-
诗中提到的“道”指的是什么?
- A. 地理方向
- B. 道德与真理
- C. 交通规则
答案:
- B. 虚心接受
- B. 顺利与畅快
- B. 道德与真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沈约的《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都强调了对理想和道德的追求,沈约更多地关注于教育和修养,而李白则强调人生的豪情与纵情。
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面对人生和理想时,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的深度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