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夜雨无寐步东坡梅花韵》

时间: 2025-01-19 20:01:24

倦倚西窗听雨,终宵绿竹无风。

明朝何处步芳丛。

省识桐间鸣凤。

劫罅坑灰未冷,歌时烛焰犹红。

都来影事入虚空。

负却一帘幽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倦倚西窗听雨,终宵绿竹无风。
明朝何处步芳丛,省识桐间鸣凤。
劫罅坑灰未冷,歌时烛焰犹红。
都来影事入虚空,负却一帘幽梦。

白话文翻译:

我疲倦地倚靠在西窗前听雨,整夜绿竹在风中静默无声。
明天我将去哪里踏入花丛,是否还能听到桐树间的鸣凤声?
经历劫难的灰烬尚未冷却,歌声中烛光依旧闪烁。
这一切都只是影像,飘散在虚空之中,辜负了那一帘幽梦。

注释:

  • 倦倚:疲倦地倚靠。
  • 西窗:指西边的窗户,常用来营造一种静谧的氛围。
  • 芳丛:花丛,芳香的植物。
  • 省识:能否认清、识别。
  • 鸣凤:指凤鸣,象征美好的声音。
  • 劫罅:经历艰难险阻后的残余。
  • 烛焰:蜡烛的火焰,象征生命和希望。

典故解析:

  • 鸣凤: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凤常被视为祥瑞之鸟,寓意美好。
  • 幽梦:梦境常象征着内心的愿望与幻想,幽则传达一种隐秘和深沉的情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邱登成,现代诗人,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见长。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面对夜雨时的思索,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文化背景,表达对自然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开篇以“倦倚西窗听雨”引入,展示了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雨声成为了内心情感的共鸣。接着“明朝何处步芳丛”,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迷茫交织,既想要踏入美好的花丛,又隐隐感到不确定。之后的“劫罅坑灰未冷”则通过经历的残余,反映出人生中的苦难和磨难,是对过去的深思。结尾“负却一帘幽梦”则是对美好愿望的叹息,仿佛所有的期望都在梦中消逝,留下的是一片空虚。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倦倚西窗听雨”: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处窗前,听雨的情景,流露出一种倦怠与思索。
    • “终宵绿竹无风”:夜晚的竹子静默无声,象征一种深沉的宁静。
    • “明朝何处步芳丛”:诗人对未来的探索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省识桐间鸣凤”:对美好声音的期盼,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
    • “劫罅坑灰未冷”:经历磨难后的思考,暗示生活的不易。
    • “歌时烛焰犹红”:尽管经历艰辛,但生活的希望和热情仍在。
    • “都来影事入虚空”:一切美好都如影子般消散,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
    • “负却一帘幽梦”: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感受到的失落与遗憾。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夜雨,象征内心的纷乱与孤独。
    • 拟人:竹子无风,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具有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描绘了孤独、期盼与失落的情感。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西窗:象征孤独和思考的空间。
  • :象征情感的宣泄与内心的波动。
  • :象征坚韧与宁静。
  • 鸣凤:象征美好的声音与理想的追求。
  • 烛焰:象征生命的希望与热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倦倚西窗听雨”中的“倦”字意为: A. 疲倦
    B. 快乐
    C. 兴奋
    D. 愤怒

  2. 诗中提到的“鸣凤”象征: A. 祥瑞之声
    B. 哀伤的情感
    C. 自然的宁静
    D. 内心的迷茫

  3. 诗歌最后一句“负却一帘幽梦”表达的情感是: A. 期待
    B. 失落
    C. 快乐
    D. 争执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本诗的共同点在于都展现了孤独的情感,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西江月》则探讨了生活的失落与对未来的迷茫。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现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