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翠石应令诗
依峰形似镜,构岭势如莲。
映林同绿柳,临池乱百川。
碧苔终不落,丹字本难传。
有迈东明上,来游皆羽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翠石的美丽景象,依山而立的翠石像一面镜子,山岭的形状如同盛开的莲花。林中景象与绿柳相映,池水波动如同百川汇流。碧绿的苔藓终究不会脱落,红色的字迹本难以传承。希望能有仙人般的游人,从东明山上走来,来此游玩。
注释:
- 翠石:指绿色的石头,象征自然美。
- 峰形似镜:形状如同镜子,反射周围的景色。
- 构岭:指山脊的形态。
- 丹字:红色的字迹,象征诗文的传承。
- 羽仙:指有仙人之姿的人,寓意高雅的客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推,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思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富有情感,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赋得翠石应令诗》是萧推在游览某处自然景观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对人文的思考。此诗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文化追求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翠石的独特魅力,诗人以“镜”“莲”“柳”“川”等意象,构建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中将自然与人文紧密结合,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流露出对艺术传承的思考。诗的最后一句,带有一种期盼与幻想,渴望有如仙人般的游人前来游玩,彰显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憧憬。
整首诗的意境清新,语言优美,尤其是“碧苔终不落,丹字本难传”一句,深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文人理想的反思,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诗中不仅有自然的美,更有哲理的深度,使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依峰形似镜:翠石依山而立,形状如同镜子,寓意反射出周围的景色。
- 构岭势如莲:山岭的形态如盛开的莲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映林同绿柳:树林与绿柳交相辉映,展现出生机与活力。
- 临池乱百川:池水波动,像百川汇流,形象生动,流露出自然的变化。
- 碧苔终不落:碧绿的苔藓永不脱落,象征着自然的稳定与永恒。
- 丹字本难传:红色的文字难以传承,反映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 有迈东明上:期待有游人从东明山走来,寓意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 来游皆羽仙:希望来访的游人如同仙人,体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翠石比作镜子,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增添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自然美与人文理想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文化传承的思考。通过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观,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石:象征自然的美和坚韧。
- 莲:代表纯洁、高雅的品质。
- 柳:生机勃勃,象征柔美。
- 碧苔:象征大自然的持久与稳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依峰形似镜”的意思是? A. 翠石与山的关系
B. 描述镜子的形状
C. 诗人写镜子的感受 -
“碧苔终不落”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文化的忧虑
C. 对生命的思考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多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萧推的《赋得翠石应令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与人文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萧推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