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竟日平干路,纡回大陆间。
寒云难作雨,断阜亦名山。
荈饮清泉涩,钟倚老树间。
百年余破寺,佛髻堕花鬘。
白话文翻译:
整天走在平坦干燥的道路上,蜿蜒曲折在大陆之间。
寒冷的云彩难以化为雨水,孤立的高山也是名山。
小草饮用清泉却感到涩口,钟声靠在古老的树木之间。
经过百年依然破旧的寺庙,佛像的发髻已然掉落花冠。
注释:
- 竟日:整天,形容时间的持续。
- 平干路:平坦干燥的道路。
- 纡回:曲折、迂回的样子。
- 寒云:寒冷的云,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
- 断阜:孤立的小山,表示高峰。
- 荈:指小草。
- 清泉涩:清泉的水质让草饮用时感到涩口。
- 钟倚老树间:寺庙中的钟声靠在老树旁。
- 百年余破寺:经历了百年依然破旧的寺庙。
- 佛髻堕花鬘:佛像的发髻掉落了花冠,象征着衰败和遗忘。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百年余破寺”可以引申出对历史的思考,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遗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柏春,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见长,作品风格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阴冷的日子,诗人行走于偏僻的山野,目睹破败的寺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历史沧桑的感慨。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阴冷、孤寂的场景,诗人一天的旅程在平坦干燥的道路上,蜿蜒的路途显得格外孤独。寒冷的云彩无法化为雨水,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自然环境的描写与心境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
“荈饮清泉涩”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小草在清泉边的窘迫,象征着生命的艰辛与无奈。钟声伴随着老树,似乎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沧桑。最后的“百年余破寺,佛髻堕花鬘”,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破败的寺庙与佛像的衰落,隐喻着信仰的消逝和人类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生命脆弱的感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竟日平干路:描绘了诗人一天的行走,强调了路途的平坦与干燥,暗示了自然环境的单调。
- 纡回大陆间:道路的曲折蜿蜒,表现出旅途的艰辛。
- 寒云难作雨:寒冷的云彩无法化为雨水,传达了阴郁的气氛。
- 断阜亦名山:孤立的山峦,也有其独特的美与价值。
- 荈饮清泉涩:小草饮用清泉却感到涩口,象征生命的艰难。
- 钟倚老树间:钟声与老树相依,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 百年余破寺:百年历史的寺庙已然破旧,象征着时间的无情。
- 佛髻堕花鬘:佛像的发髻掉落花冠,表现了衰败与遗忘。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荈饮清泉涩”,让小草具备了人的感受。
- 对仗:如“竟日平干路,纡回大陆间”,形成了和谐的对称。
- 象征:破旧的寺庙与佛像的衰落象征着信仰的消逝和历史的沧桑。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历史反思,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人生命脆弱的感慨,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信仰的追寻。
意象分析:
- 平干路:象征着生命旅途的艰辛。
- 寒云:代表压抑与孤独的心境。
- 清泉:生命的源泉却又带来的苦涩,象征对理想的追求与无奈。
- 破寺:历史的遗存,象征文化的衰退与遗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云难作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期待
B. 失落
C. 快乐 -
“百年余破寺”中的“破寺”象征着什么?
A. 信仰的坚固
B. 历史的沧桑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月下独酌》与柏春《发平干避雨败寺》:
两者都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个人情感,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追求自由;而柏春的诗则更为沉静,表现了对历史与生命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华诗词大典》
- 《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