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恩缄庵尚书 其一》
时间: 2025-01-04 10:07: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才本天授,生为梁栋资。
次亦历兵间,深识行阵机。
自从三季来,世降风逾漓。
杀机迭相胜,权谋日以滋。
苟未历锋镝,乌能工指麾。
识途有老马,卒伍咸可师。
古今兵家言,方策犹昭垂。
胸中罗武库,幻出风云奇。
绝学非师授,抵掌承平时。
父书纵能读,勿为赵母悲。
白话文翻译
将才是天赋的,生来便是栋梁之材。
次要的也经历过战争,深知行军布阵的道理。
自从过去三年,世道风云变化更为剧烈。
杀伐之机不断交替,权谋之计日益滋生。
如果没有经历过刀枪,怎能指挥作战?
老马识途,士卒皆可成为老师。
古今兵家的话,策略依然显而易见。
胸中藏有武器库,幻化出风云变幻。
绝学非师所传,往往是在和平时期中获得。
即便父亲的书籍再能读,也不要让赵母为之悲伤。
注释
- 梁栋:指支撑大厦的柱子,借指有才干的人。
- 兵间:指军队中,经历战争。
- 行阵机:指军事阵法和机动的窍门。
- 锋镝:指刀枪武器,象征战斗。
-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能指引方向。
- 绝学:指罕见的学问或技艺。
- 赵母悲:出自《史记·平原君赵胜传》,指因子女的失败而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柏春,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以军事和人生哲理为主题,体现出深厚的文化修养与对时局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内忧外患之际,作者通过对军事的思考,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才干与生存之道的思索。
诗歌鉴赏
《呈恩缄庵尚书 其一》是一首反映军事与人生哲理的古诗,诗人以个人才干为引子,深入探讨了在动荡时代中如何凭借经验和智慧应对风云变幻的局势。全诗结构严谨,层层递进,前半部分通过对天赋和经历的对比,强调了军事才能的来之不易。后半部分则以“绝学非师授”点明,真正的智慧往往是在实践中获得,而不是单纯依靠书本。
在语言上,诗人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使得整个诗篇既有力度又富有韵味。诗中“胸中罗武库,幻出风云奇”,形象地描绘了才智与能力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
整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才能的赞美,更是对历史、战争与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敏锐洞察和对未来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将才本天授,生为梁栋资:天赋的才能使人能够成为栋梁之材。
- 次亦历兵间,深识行阵机:次要的才能也需要通过战争的经历来获得对军事的深刻理解。
- 自从三季来,世降风逾漓:过去三年,世道的风云变化愈加剧烈。
- 杀机迭相胜,权谋日以滋:杀伐之机不断,权谋之计愈加滋生。
- 苟未历锋镝,乌能工指麾:如果没有经历过战争,如何能够指挥作战?
- 识途有老马,卒伍咸可师:有经验的老马能识途,士卒都可以成为老师。
- 古今兵家言,方策犹昭垂:古今兵家的智慧和策略依然显而易见。
- 胸中罗武库,幻出风云奇:胸中藏有武器库,能够幻化出奇妙的风云。
- 绝学非师授,抵掌承平时:绝学往往不是师所教授,而是平时的积累。
- 父书纵能读,勿为赵母悲:即使父亲的书籍再能读,也不要让赵母感到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才干比作“梁栋”,形象生动。
- 对仗:如“杀机迭相胜,权谋日以滋”,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如“胸中罗武库”,表达丰富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经历与智慧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个人的能力和经验更显得弥足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梁栋:象征有才能的人。
- 老马:象征经验丰富的人。
- 武库:象征知识和才能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认为才能的来源是什么?
- A. 书本知识
- B. 天赋与经历
- C. 他人的教导
- D. 家庭背景
-
“老马识途”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老年人
- B. 有经验的人
- C. 驯马师
- D. 马术比赛
-
诗中提到的“赵母”是指什么?
- A. 重要人物
- B. 书籍作者
- C. 因子女失败而悲伤的人
- D. 战争中的母亲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 by 苏轼:同样展现历史变迁与个人思考。
- 《出塞》 by 王昌龄:表达战斗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比较《呈恩缄庵尚书 其一》与《春望》 by 杜甫,前者侧重于军事与个人才能,后者则更关注国家的沧桑与个人的忧国情怀。
参考资料
- 《清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