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归》

时间: 2025-01-08 21:23:01

老去无馀念,时时梦弊庐。

细倾新酿酒,尽读旧藏书。

云崦锄畬粟,烟畦挽野蔬。

从渠造物巧,赋芧戏群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去无馀念,时时梦弊庐。
细倾新酿酒,尽读旧藏书。
云崦锄畬粟,烟畦挽野蔬。
从渠造物巧,赋芧戏群狙。


白话文翻译:

我渐渐老去,已无多余的思念,常常梦见那破旧的茅屋。
细细品尝新酿的美酒,尽情地阅读那些旧时的藏书。
在云雾缭绕的山间锄地种稻,烟雾缭绕的田地里采摘野菜。
从自然的巧妙中,赋予小猴子们嬉戏的乐趣。


注释:

  • 弊庐:破旧的茅草房,指诗人自己的居所。
  • 细倾:细心地品尝。
  • 新酿酒:新酿造的美酒,象征生活中的小乐趣。
  • 旧藏书:指诗人长期以来所积累的书籍,体现了对知识的珍视。
  • 云崦:云雾缭绕的山峦。
  • 锄畬粟:锄地种稻,表现诗人从事农业的生活。
  • 烟畦:充满烟雾的田畦,渲染出一种朦胧的自然气息。
  • 赋芧:赋予小猴子玩耍的乐趣,表现诗人对自然生灵的关爱。

典故解析:

本诗虽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描绘山水田园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类似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尤其擅长抒情诗和咏史诗。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梦归》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国破家亡之际,诗人心中充满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过去的追忆。


诗歌鉴赏:

《梦归》是一首表现田园生活的诗,透过对简单生活的描绘,展示了陆游晚年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去岁月的怀旧。诗人在开篇中提到“老去无馀念”,表现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接着描绘了他在梦中常常回到破旧的茅屋,暗示了他内心深处对安宁生活的渴望。通过“细倾新酿酒,尽读旧藏书”,诗人展现了自己在悠闲时光中享受生活的乐趣,体现了他对知识与美酒的追求。

接下来的“云崦锄畬粟,烟畦挽野蔬”则描绘了诗人辛勤耕作的情景,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最后一句“从渠造物巧,赋芧戏群狙”更是强调了他对自然生灵的关爱,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整首诗用词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陆游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追求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去无馀念: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心中已无多余的思绪,反映出一种淡泊的心境。
  2. 时时梦弊庐:常常梦见那破旧的茅屋,表达了对往昔宁静生活的怀念。
  3. 细倾新酿酒:细心品尝新酿的美酒,体现出对生活乐趣的追求。
  4. 尽读旧藏书:沉浸在旧书的海洋中,表达了对知识的热爱。
  5. 云崦锄畬粟:在云雾缭绕的山间耕作,描绘出田园生活的情境。
  6. 烟畦挽野蔬:在烟雾缭绕的田地里采摘野菜,展现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7. 从渠造物巧:从造物主的巧妙中得到启发,感受自然的美好。
  8. 赋芧戏群狙:赋予小猴子们嬉戏的乐趣,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崦”比喻山的高远。
  • 拟人:小猴子的嬉戏赋予自然生灵以情感,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对仗:如“云崦锄畬粟,烟畦挽野蔬”,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梦归》传达了陆游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安详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他在动荡的时代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弊庐:象征诗人对故乡和宁静生活的眷恋。
  • 新酿酒:象征生活的乐趣与享受。
  • 旧藏书:象征知识的积累与智慧的追求。
  • 云崦、烟畦:表现自然环境的美好和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群狙:象征自然生灵的活泼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老去无馀念”中的“余念”指的是什么?

    • A. 多余的思考
    • B. 对往事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忧虑
  2. 诗中提到的“弊庐”指的是?

    • A. 破旧的房屋
    • B. 美丽的庭院
    • C. 繁华的城市
  3. “云崦锄畬粟”中的“锄畬”指的是什么?

    • A. 耕种的土地
    • B. 采集的野菜
    • C. 饮用的美酒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陆游《梦归》陶渊明《归园田居》:两者均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陆游的作品更集中在晚年对人生的反思,而陶渊明则表达了对自然的直接热爱与归属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集》
  • 《宋代文学史》
  • 《陶渊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