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时间: 2025-01-06 10:19:24

霏霏小雨映烟光,睡起文书正满床。

芍药倚阶才弄色,酴醾堆驾渐吹香。

林端好鸟犹相应,叶底残花欲自藏。

便觉春风如我老,须君驻世有奇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霏霏小雨映烟光,
睡起文书正满床。
芍药倚阶才弄色,
酴醾堆驾渐吹香。
林端好鸟犹相应,
叶底残花欲自藏。
便觉春风如我老,
须君驻世有奇方。

白话文翻译

细细的小雨映衬着烟雾的光彩,我刚刚睡醒,书信文稿已经满床。芍药花在阶前刚刚展现出色彩,酴醾花的香气渐渐飘散。林边的好鸟还在欢快地鸣叫,树叶底下残余的花朵似乎想要藏匿起来。此时我感到春风轻拂,仿佛我也已年老,希望你能在世间长久驻留,拥有非凡的才能。

注释

  • 霏霏:细雨的样子,形容雨点轻柔。
  • 文书:指书信、文稿等,表示作者刚睡醒时的状态。
  • 芍药:一种花,花色鲜艳,常用于庭院装饰。
  • 酴醾:一种花,香气浓郁,通常指酴醾花。
  • 林端:林边,指树木的边缘。
  • 相应:相互呼应,指鸟儿的鸣叫声。
  • 欲自藏:想要躲藏,形容花朵的状态。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生机和温暖。
  • 奇方:神奇的才能或方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字子璋,号云溪,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作以清新婉丽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富有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

《春日》创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借助春日的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思考。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自己逐渐老去,渴望拥有非凡的才能以留住美好时光。

诗歌鉴赏

《春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开头的“霏霏小雨映烟光”描绘出一幅温柔的春雨图景,细雨如丝,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仿佛是在营造一个温暖的氛围。接下来的“睡起文书正满床”,则展现了诗人慵懒的状态,仿佛在告诉我们他对现世生活的忙碌与不安。

“芍药倚阶才弄色,酴醾堆驾渐吹香”两句通过具体的花卉描写,传达出春天的绚丽与芬芳,生动地展现了春日的活力。而“林端好鸟犹相应,叶底残花欲自藏”则通过鸟鸣与花藏的对比,呈现了一种春日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与岁月的流逝。

最后两句“便觉春风如我老,须君驻世有奇方”,诗人感慨春风的温暖与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友人的期待与祝愿,希望他们能拥有非凡的才能与智慧。这种情感的变化使整首诗充满了温情与哲思,是对春天的礼赞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霏霏小雨映烟光:细雨如丝,映衬着朦胧的光彩,营造了春天特有的氛围。
  2. 睡起文书正满床:刚刚醒来,床上满是书信与文稿,表现了诗人的懒散与日常的繁忙。
  3. 芍药倚阶才弄色:芍药花依偎在台阶旁,刚刚展现出色彩,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4. 酴醾堆驾渐吹香:酴醾花的香气渐渐飘散,传递出春天的芬芳与活力。
  5. 林端好鸟犹相应:林边的鸟儿依然在欢快地鸣叫,展现了自然的和谐。
  6. 叶底残花欲自藏:树叶下的残花似乎想要藏匿,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7. 便觉春风如我老:感受到春风的轻拂,感慨自己也渐渐变老,带有淡淡的忧伤。
  8. 须君驻世有奇方:希望友人能够在世间长久驻留,拥有非凡的才能,寄托了对未来的期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与生命相联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拟人:花朵和鸟儿具有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春天的气息。
  • 对仗:如“林端好鸟犹相应,叶底残花欲自藏”,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同时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展现了人情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雨:象征细腻与柔情,代表春天的温暖。
  • 芍药:象征美好与繁华,代表春天的生机。
  • 酴醾:象征芳香与生命的活力。
  • 好鸟:象征自由与快乐,体现自然的和谐。
  • 残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霏霏小雨”中的“霏霏”指什么? A. 大雨
    B. 细雨
    C. 雪

  2. “芍药倚阶”中,芍药的作用是什么? A. 代表春天的生机
    B. 代表秋天的凋零
    C. 代表冬天的寒冷

  3. 诗中提到的“酴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树
    B. 一种花
    C. 一种草

答案

  1. B. 细雨
  2. A. 代表春天的生机
  3. B. 一种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诗人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对家国的忧虑与个人的悲伤,而《春日》则聚焦于个人的感受与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