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拂双眉黛,何曾惯得愁。若教如翠柳,便恐不禁秋。
白话文翻译:
我轻轻拂去眉上的黛色,从未习惯于愁苦。如果让我像翠柳那样柔弱,恐怕难以承受秋天的凋零。
注释:
- 自拂:自己轻轻拂去。
- 双眉黛:指眉毛上的黛色,古时用于修饰眉毛的颜料。
- 何曾:何时、从未。
- 惯得:习惯于,适应。
- 愁:忧愁、悲伤。
- 翠柳:形容柳树的青翠,象征柔弱的生命。
- 不禁秋:不能抵挡秋季的到来与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蕙兰,元代女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精致的诗歌和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写著称。她的作品常常反映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的时期,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女性的脆弱与坚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愁苦的敏感与抵触。开头的“自拂双眉黛”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忧愁的拒绝,仿佛在说,她从未习惯于沉浸在愁苦之中。接着“若教如翠柳”则引出了诗人的深层思考,柳树在秋风中显得更加脆弱,隐喻着女性在社会压力及情感上的无奈。诗人用“便恐不禁秋”表达了对秋天的恐惧,这不仅是对自然季节变化的感受,也是对自身命运的隐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表现出女性在面对外界压力时的脆弱与不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自拂双眉黛”:表达了诗人清新的自我形象,彰显出她对美的维护。
- “何曾惯得愁”:对愁苦的拒绝,表现出一种清醒与坚决。
- “若教如翠柳”:柳树象征柔弱,暗喻女性的脆弱。
- “便恐不禁秋”:对命运的担忧,表露出内心的焦虑。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性比作翠柳,象征柔弱与脆弱。
- 拟人:通过柳树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忧虑。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愁苦的拒绝与对脆弱的反思,表达了女性在生活中所承受的情感压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双眉黛:象征着美丽与女性的自我修饰。
- 翠柳:象征脆弱,预示着生命的无常与易逝。
- 秋:象征着衰落与失落,反映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自拂双眉黛”中的“拂”意为: A. 拍打
B. 敲打
C. 轻轻擦去
D. 拉扯 -
诗中“若教如翠柳”的“教”字可以理解为: A. 教导
B. 如果
C. 允许
D. 教训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王士祯《桃花扇底江南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孙蕙兰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直接,表现出一种对生活压力的敏感与反思。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了一种内心的细腻与柔情。两者都体现了女性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情感世界,但各有其独特的风格与情感厚度。
参考资料:
- 《元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