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雁塔瑶簪
作者: 李士安 〔明代〕
花树似簪山,晴香高惹步。
纵有五湖来,不浮孤影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美丽画面,花树像簪子一样点缀着山峦,晴朗的天气中,花香四溢,吸引着行人驻足。而即使有五湖的美丽景色在眼前,孤独的身影依然不会浮现。
注释:
字词注释:
- 瑶簪:瑶是美玉,簪是用来插头发的饰物,暗喻花树如美丽的簪子,装点山峦。
- 惹步:引起行人的停留。
- 孤影:孤独的身影,象征诗人内心的孤寂。
典故解析:
- “五湖”:指代众多的湖泊,象征着广阔的景色。
- 整体意象反映了诗人在美景中感受到的孤独感,与自然的美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士安,明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雁塔瑶簪》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雁塔瑶簪》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自然美,蕴含着诗人内心的情感。诗的开头“花树似簪山”,以形象的比喻将花树与簪子相联,传达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仿佛花树为山峦点缀,增添了春天的色彩。接着“晴香高惹步”,描绘了花香在晴朗的天气中弥漫,吸引行人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愉悦而又轻松的氛围。
然而,诗的末尾“纵有五湖来,不浮孤影去”,则转向一种更为沉重的情感,尽管美丽的景色环绕在身边,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依然无法消散。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自然的美丽,又带有深邃的哲思,引发读者对孤独与自然关系的深思。诗人在美的享受中,似乎也在追问自我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形成了一种内外对照的情感张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树似簪山:花树如同美丽的簪子,点缀着山峦,生动地描绘出春日的自然景观。
- 晴香高惹步:晴朗的天气中,花香四溢,吸引着路过的行人停下脚步,感受自然的气息。
- 纵有五湖来:即使美丽的湖泊环绕在四周,景色如画。
- 不浮孤影去:孤独的身影仍旧无法摆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花树似簪山”以比喻手法将自然景物与簪子相联系,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整首诗音韵和谐,前后句对仗工整,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内心的孤独感。美景与孤独之间的对立,形成了情感的张力,抒发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孤独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树:象征生命与美好,代表春天的生机。
- 簪:象征着精致与美丽,承载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 孤影:象征孤独与渴望,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花树似簪山”中的“簪”指的是什么? A. 照明灯
B. 插头发的饰品
C. 水边的花草 -
“纵有五湖来”中的“五湖”象征着什么? A. 寂静
B. 美丽的自然景色
C. 寂寞 -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孤独与渴望
C.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了春日的景象,但更侧重于清晨的宁静与温暖,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而李士安的《雁塔瑶簪》则在美丽的外表下隐含着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士安文集》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深入理解《雁塔瑶簪》的美学内涵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