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
时间: 2025-01-19 12:31: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骨难堪玉带围,
钝根仍落箭锋机。
欲教乞食歌姬院,
故与云山旧衲衣。
此带阅人如传舍,
流传到我亦悠哉。
锦袍错落真相称,
乞与佯狂老万回。
白话文翻译:
我这病弱的身体,难以承受这条玉带的束缚;
我的才智愚钝,依然被锋利的箭矢所击中。
我想去乞讨那歌姬的院子,
于是就将这件旧的衲衣送给云山。
这条带子就像是流动的人群,
传到我这里也是一种悠然的享受。
华丽的袍子错落有致,真实的样子恰如其分,
求你再给我这伪狂老者一百次机会。
注释:
- 病骨:形容身体虚弱、病痛的骨骼。
- 玉带:象征华贵和身份的腰带。
- 钝根:比喻才智愚钝。
- 箭锋机:箭头的锋利之处,指尖锐的事物或挑战。
- 乞食:乞求食物,隐喻对生活的艰难。
- 衲衣:僧人的衣服,象征清贫与简朴。
- 流传:传播、流动。
- 锦袍:华丽的袍子,象征富贵。
- 佯狂:假装疯狂,可能指一种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苏轼在北宋时期,因其才华横溢而受到广泛的赞誉与追捧。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常融合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物质的淡然。诗中提到的“玉带”和“衲衣”,象征着世俗的欲望与超脱的心态,表现了他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纠结。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受。开头两句中,诗人用“病骨难堪”与“钝根”描绘了自身的虚弱与无奈,体现了对生命的脆弱感。而“欲教乞食歌姬院”则表达了他对于生计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歌姬院象征着繁华与享乐,却又是他所无法触及的。
接下来的“故与云山旧衲衣”则是一种自我解脱的表现。将旧衣物送出,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释然。此处的“云山”可能暗指高远的理想与追求,苏轼通过这种方式与理想对话,表达了他对物质的淡漠与对精神的追求。
在后半部分,诗人感慨“此带阅人如传舍”,将玉带与众人的流动相提并论,显示出生活的无常与漂泊。而“锦袍错落真相称”,则表现了苏轼对华丽外表的嘲讽,强调真实的自我更为重要。
最后一句“乞与佯狂老万回”则是一种求索的态度,向生活发出请求,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理解与包容。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深邃的哲理,流露出苏轼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骨难堪玉带围:通过“病骨”与“玉带”形成对照,暗示身体的虚弱与华美装饰之间的矛盾。
- 钝根仍落箭锋机:表达了对生活挑战的敏感与自我缺陷的认知。
- 欲教乞食歌姬院: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故与云山旧衲衣:是对过去的释然,也显示了对简朴的认同。
- 此带阅人如传舍:引出生活的流动性及无常感。
- 流传到我亦悠哉:表现了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 锦袍错落真相称:强调真实的内涵胜过外在的华丽。
- 乞与佯狂老万回: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求索。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玉带”与“衲衣”、“病骨”与“乞食”,突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隐喻:如“带”与“衣”象征着身份与生活状态,揭示了深层的社会关系。
- 拟人:将“带”视为阅人之物,赋予其感情,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探讨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通过对生活的感慨与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强调真实与内心的平和才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带:象征权贵、财富,亦暗指对物质的追求。
- 病骨:代表着弱小、无力的生命状态。
- 衲衣:体现了清贫与简朴,反映出一种出世的心态。
- 锦袍:象征繁华与表面,揭示出对华丽生活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病骨难堪玉带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享受生活
- B. 身体虚弱、无奈
- C. 对财富的渴望
-
“锦袍错落真相称”强调了什么?
- A. 外表的重要性
- B. 内心真实的价值
- C. 对过去的怀念
-
诗中提到的“乞与佯狂老万回”是什么意思?
- A. 请求更多的关注
- B. 渴望得到理解与包容
- C. 寻求物质的帮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苏轼的《以玉带施元长老》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物质的态度,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而苏轼则更多反映了内心的沉思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