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满子》
时间: 2025-01-09 00:19: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浦亭前杨柳,一年两度攀条。
瞬息光阴都几许,离情常是迢迢。
须信沈腰易瘦,争教潘鬓相饶。
不忍重寻香径,还来独立溪桥。
唯有无情东去水,来时曾傍兰桡。
今夜欲求好梦,望中莫遣魂销。
白话文翻译:
在满浦亭前的杨柳树下,春秋两度我都忍不住去攀折它的枝条。
光阴匆匆,转瞬即逝,离别的情感总是那样遥远。
我必须相信,沈腰的女子容易消瘦,何必让潘安的美貌相互倾羡。
我不忍心再次寻找那条香径,却依然独自在溪边的桥上伫立。
唯有无情的东去之水,曾在我来时陪伴着兰舟。
今夜我希望能做个好梦,愿梦中不要让我神魂颠倒。
注释:
- 满浦亭:指亭子,位于水边的地方,杨柳成荫。
- 攀条:攀折柳条,象征思念和离别。
- 瞬息光阴:形容时间的飞逝。
- 离情迢迢:离别的情感悠远绵长。
- 沈腰:指身材纤细的女子,暗指美丽。
- 潘鬓:指潘安,古代美男子,形容美貌。
- 香径:指香气四溢的小路,常用于形容幽静的环境。
- 兰桡:指兰花般的船,只在来时有陪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端礼,字景明,号蕴山,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后归隐于南方。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在春秋交替之际,面对自然景色与离别情感的交织,表达对时间流逝、离情别绪的感慨。
诗歌鉴赏:
《河满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词,诗人在满浦亭前的杨柳树下,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离别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杨柳的柔美,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珍视,而“攀条”则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留恋。接着,诗人通过“瞬息光阴都几许”的句子,感叹时光匆匆而逝,离别的情感总是那样遥远。这里的“离情常是迢迢”形象地表达出一种无奈的思念,仿佛时光的流逝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愈发遥远。
在中间部分,诗人以“须信沈腰易瘦,争教潘鬓相饶”两句,表达了对女性美丽与消逝的思考,不仅是对沈腰身材的赞美,更暗含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随后的“不忍重寻香径”则显示出内心的犹豫与矛盾,明知香径美好,却因离别而不愿再去追寻。
最后,诗人以“唯有无情东去水”总结,象征着离别与无情的时间流逝,水流永不停息,带走了曾经的美好。结尾的“今夜欲求好梦”则表现出诗人渴望在梦中重新回到那个美好的时刻,希望梦中可以不受离别的折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浦亭前杨柳,一年两度攀条。
描述诗人在亭前的杨柳下,表达对春秋季节的思念。 -
瞬息光阴都几许,离情常是迢迢。
感叹光阴的流逝,离别的情感总是遥远而难以触及。 -
须信沈腰易瘦,争教潘鬓相饶。
肯定美丽的女子易于消瘦,何必让潘安的美貌相互羡慕。 -
不忍重寻香径,还来独立溪桥。
不愿再去寻找那条香气四溢的小路,独自在溪边的桥上伫立。 -
唯有无情东去水,来时曾傍兰桡。
只有无情的东流之水,曾在来时陪伴着兰舟。 -
今夜欲求好梦,望中莫遣魂销。
希望今夜能做个好梦,愿梦中不要让我神魂颠倒。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无情东去水”比喻时间的无情。
- 对仗:诸多句子使用了对仗的修辞,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时间与情感拟人化,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离别情感的深切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回忆的追寻与珍惜,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不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柔美与思念,常用于离别情感。
- 光阴:代表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沈腰、潘鬓:美丽的女子,象征青春易逝。
- 香径:代表美好的回忆与往昔。
- 东去水:象征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满浦亭”指的是哪里?
- A. 山顶
- B. 水边
- C. 林间
- D. 城中
-
诗中提到的“沈腰”指的是?
- A. 细腰的女子
- B. 美男子
- C. 老者
- D. 小孩
-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享受当下
- B. 对离别的感慨
- C. 自然美景
- D. 战争与和平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表达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相见欢》李煜:反映对失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对比晁端礼的《河满子》和李煜的《相见欢》,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思考,但晁端礼更多地关注自然与时间的流逝,而李煜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深切与痛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