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门外秋声不绝,簌簌空阶吹彻。
寒枝影乱鸦啼歇,满院清霜斜月。
和风带雨难分别,还凄切。
绮窗敲处灯明灭,梦醒三更时节。
白话文翻译:
门外传来不断的秋声,落叶轻轻拍打空荡的台阶。
寒冷的树枝上,乌鸦的啼叫声杂乱无章,院子里满是清霜,斜月挂天边。
和风带着细雨,难以分清,心中依然感到凄凉。
绮丽的窗前,灯光时明时灭,梦中惊醒,正值三更时分。
注释:
- 秋声:指秋天的声音,通常与落叶、凋零等景象相关。
- 簌簌:形容落叶或风吹动的声音。
- 空阶:指没有人走动的台阶。
- 寒枝:寒冷的树枝,通常与秋冬季节有关。
- 清霜:清晨的霜,表示天气的寒冷。
- 斜月:指低挂在天边的月亮。
- 和风带雨:和风中夹带着细雨,暗示天气变化。
- 绮窗:华丽的窗户。
- 灯明灭:灯光时亮时灭的状态,象征着不稳定和孤独。
- 三更时节:指夜深人静的时刻,通常是指后半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邵梅芳是明代的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她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体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柔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季节变换带给人们的感受常常让人沉思,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情感。
诗歌鉴赏:
《秋蕊香 落叶》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以及内心的感受。开头便以“门外秋声不绝”引入,营造出一种无法逃避的秋日氛围,仿佛每一个声音都在提醒着诗人季节的流逝。接着,诗人描绘了“寒枝影乱鸦啼歇”,既有自然景象的描写,也隐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在“满院清霜斜月”中,清霜与斜月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意境。此时,秋天的寒意已然深入人心,诗人感受到的凄凉情绪愈加明显。接着的“和风带雨难分别”,则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变化时的无奈,尽管春风和细雨本是温柔的象征,但在此处却带来了更多的惆怅。
最后的“绮窗敲处灯明灭”,以灯光的明灭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梦醒时分的凄凉感更是让人心生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个人内心的孤独,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门外秋声不绝”:外面的秋声连绵不绝,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
- “簌簌空阶吹彻”:落叶在空荡的台阶上发出细微的声音,带来一种孤独感。
- “寒枝影乱鸦啼歇”:寒冷的树枝下,乌鸦的叫声显得杂乱而无序,反映了自然的凋零。
- “满院清霜斜月”:院子里覆盖着清霜,斜月映照在冰冷的地面上,增添了几分凄清。
- “和风带雨难分别”:温暖的和风中混杂着细雨,诗人内心的感受与外界的变化难以分清。
- “还凄切”:尽管外界的变化令人迷茫,内心的凄凉依然如故。
- “绮窗敲处灯明灭”:华丽的窗前,灯光忽明忽暗,象征着生活的不确定性。
- “梦醒三更时节”:在深夜时分惊醒,象征着孤独与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心境结合,生动描绘秋天的孤寂。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 对仗:如“寒枝影乱”和“满院清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反映了个体在季节更替中的无奈与思索。
意象分析:
- 秋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寒枝:代表着生命的凋零,暗示着孤独与冷清。
- 清霜:象征着冷静和清醒,反映出一种清冷的内心状态。
- 斜月:象征着希望与失落,月亮的倾斜代表着人生的不平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枝影乱鸦啼歇”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树枝的繁盛
B. 寒冷与孤独
C. 鸦鸣的悦耳 -
“和风带雨难分别”中,诗人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内心的迷茫与无奈
C. 雨水的滋润 -
诗中提到的“三更时节”意指什么时间? A. 夜晚12点
B. 晨曦初现
C. 深夜时分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邵梅芳的《秋蕊香 落叶》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但邵梅芳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写,而李白则是通过思乡情感传达内心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明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赏析》
-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