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十一首 其二十》

时间: 2024-09-19 21:29:44

美人皎如玉,挟瑟升高堂。

泠泠向长风,操作孤凤凰。

曲度未终竟,玄云蔽穹苍。

走兽骇赴林,飞鸟号且翔。

高山与流水,日莫空凄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美人皎如玉,挟瑟升高堂。
泠泠向长风,操作孤凤凰。
曲度未终竟,玄云蔽穹苍。
走兽骇赴林,飞鸟号且翔。
高山与流水,日莫空凄凉。

白话文翻译:

这位美人如同洁白的玉石,手中抱着瑟琴走上高堂。
琴声在长风中轻轻悠扬,仿佛操控着孤独的凤凰。
乐曲的旋律还未结束,乌云遮蔽了天空。
走兽惊恐地奔向森林,飞鸟在空中哀鸣翱翔。
高山与流水相伴,日子在空旷中显得无比凄凉。

注释:

  • 美人:指容貌美丽的女子,象征艺术和美的追求。
  • 皎如玉:形容美人洁白如玉,突出其美丽和纯洁。
  • 挟瑟:指手中抱着瑟,瑟是一种古代乐器,象征音乐的优雅。
  • 泠泠:形容琴声清脆悦耳。
  • 孤凤凰:凤凰象征美丽与高贵,这里可能表示孤独的艺术追求。
  • 玄云:黑色的云,象征阴郁的天气或情绪。
  • 走兽骇赴林:走兽因惊恐而奔向森林,展现了大自然的反应。
  • 飞鸟号且翔:飞鸟在空中号叫并翱翔,表现一种无奈与哀伤。
  • 高山与流水:象征自然的永恒与流动,传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日莫空凄凉:日子显得空虚与凄凉,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季高,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是明代开国功臣之一,也是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尤其以《秋水共长天一色》等作品闻名。

创作背景:

《咏史二十一首》是刘基在政治生涯和个人生活经历中,结合历史事件而创作的一组诗。此诗反映了诗人对美、孤独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美人、音乐和大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开篇的“美人皎如玉”便引入了一个美的形象,而“挟瑟升高堂”则将这一美丽与音乐的优雅结合起来,传达出一种高雅的气氛。随着乐声的响起,诗人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悠远的境界,仿佛可以听到那泠泠的琴声在长风中回荡。

然而,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逐渐引入了阴郁的情绪。“玄云蔽穹苍”的景象,暗示着一种压抑的氛围。走兽和飞鸟的惊慌,反映了大自然对人类情感的共鸣,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奈与孤独。最后两句“高山与流水,日莫空凄凉”则结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深刻揭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中所伴随的孤独感。

整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意象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美人皎如玉:引入美人形象,强调其洁白和美丽。
  2. 挟瑟升高堂:美人手抱瑟琴,象征艺术的升华。
  3. 泠泠向长风:琴声清脆,传递出悠然自得的气氛。
  4. 操作孤凤凰:音乐似在操控孤独的艺术,展现一种高远的境界。
  5. 曲度未终竟:音乐未尽,暗示美的短暂与无常。
  6. 玄云蔽穹苍:乌云遮蔽天空,象征阴郁的情绪。
  7. 走兽骇赴林:自然界的反应,表现出一种恐慌感。
  8. 飞鸟号且翔:飞鸟在空中哀鸣,进一步加深孤独感。
  9. 高山与流水:象征着自然的永恒,反映出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10. 日莫空凄凉:生活的空虚与凄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人比作玉,强调其美丽。
  • 拟人:让自然界的动物表现出情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加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孤独和自然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与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美人:象征着理想与美好。
  • 瑟琴:代表音乐艺术,体现优雅与高尚。
  • 高山流水:象征自然的永恒与流动,承载了诗人的情感追求。
  • 走兽与飞鸟:表现自然界对人类情感的反映,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的“美人皎如玉”是用来形容什么? a) 一座高山
    b) 一位美丽的女子
    c) 一种乐器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挟瑟升高堂”中的瑟是一种_____

  3. 判断题:诗中“走兽骇赴林”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 (对/错)

答案:

  1. b) 一位美丽的女子
  2. 乐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刘基的《咏史二十一首 其二十》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是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刘基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孤独感,而李白则更加豪放,强调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