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种野花韵诗》
时间: 2025-01-04 13:16:55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种野花韵诗
作者: 洪皓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强移野卉对残春,深恐焦枯向日薰。
种止一行非贵少,高才三寸岂超群。
既无艳色堪观赏,又乏幽香漫吐芬。
却忆故园都谢了,卖花声断几时闻。
白话文翻译:
我强行移植这些野花来对抗即将逝去的春天,
深怕它们会在阳光下枯萎干焦。
种植这一行花并不在于数量的多少,
才华高的人未必能超越众人。
这些花既没有艳丽的色彩可以欣赏,
又缺乏幽幽的香气来漫溢芬芳。
不禁想起故乡的花都已经凋谢,
卖花的声音不知何时再能听到。
注释:
- 强移:强行移植,意指不顾时节和环境的影响。
- 野卉:指野生的花草。
- 焦枯:干枯,失去生命力。
- 高才三寸:形容才华的短小,表明才华的标准并不在于长短。
- 艳色:鲜艳的颜色。
- 幽香:淡淡的香气。
- 谢了:凋谢、枯萎。
- 卖花声:指卖花的声音,象征着故园的繁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洪皓,字孟英,号惟庵,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洪皓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成就,但同样以其文学成就而闻名。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末夏初,诗人在移植野花的过程中,感受到春天的逝去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生命和美好事物的无奈与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移植野花为切入点,反映了作者对春天流逝的感伤以及对故乡的怀念。开头以“强移野卉对残春”引入,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抗意识,渴望通过移植来延续春天的生机。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花的脆弱和生命的无奈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界和生命的敬畏。作者通过对比,强调了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虽然种植的不是很多,却期待着高水平的才华和生命力。整首诗语调沉郁,情感深邃,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最后一句“卖花声断几时闻”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仿佛在追溯那逝去的美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强移野卉对残春”:诗人强行移植野花,以抵抗即将逝去的春天。
- “深恐焦枯向日薰”:内心深处的恐惧是这些花会在阳光下枯萎。
- “种止一行非贵少”:种植并不在于数量多少,而是质量。
- “高才三寸岂超群”:即便才华短小,也不一定能超越常人。
- “既无艳色堪观赏”:这些花没有美丽的颜色值得欣赏。
- “又乏幽香漫吐芬”:缺少幽香,无法四散芬芳。
- “却忆故园都谢了”:不禁想起故乡的花已经凋谢。
- “卖花声断几时闻”:卖花的声音已然消失,不知何时能再听。
-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强移野卉”与“深恐焦枯”形成对仗。
- 比喻:通过“高才三寸”比喻人的才华与数量的关系。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惋惜和对故乡的思念,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野卉”:象征自由与自然,代表生命的坚韧。
- “残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故园”:代表过去的美好和怀念,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野花的赞美
- “高才三寸”指的是什么?
- A. 人的才华短小
- B. 种植的野花数量
- C. 春天的长度
- 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珍惜
- B. 对故乡的惋惜
- C. 对花的赞美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伤和对国家的忧虑,情感更加沉重;而洪皓的诗则更注重个人的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