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祭酒行园诗》
时间: 2025-01-05 08:25: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淮左长薄。荒径隐高蓬。
回潮旦夕上。寒渠左右通。
霜畦纷绮错。秋町郁蒙茸。
环梨县已紫。珠榴折且红。
君有栖心地。伊我欢既同。
何用甘泉侧。玉树望青葱。
白话文翻译:
在清淮河的左岸,长长的草木隐约可见,
荒凉的小路上野草丛生,高高的蓬蒿隐蔽着。
潮水在晨昏中涨落,寒冷的水渠左右相通。
霜冻的田畦上,花草交错,色彩斑斓。
秋天的田地里,浓密的杂草郁郁葱葱。
环绕的梨树已经开始泛紫,石榴也已红透。
你我在这栖息的地方,心中的欢乐是如此相同。
何必再去甘泉旁边?玉树下望去,青葱的景色更为动人。
注释:
- 清淮:指的是淮河,河流清澈。
- 长薄:形容草木生长得稀疏。
- 荒径:荒凉的小道。
- 蓬:指蓬蒿,一种野草。
- 回潮:潮水涨落的现象。
- 寒渠:寒冷的水渠。
- 霜畦:霜冻的田畦。
- 环梨县:指梨树环绕的地方。
- 珠榴:指石榴,象征丰收。
- 栖心地:栖息的地方,心灵的寄托。
- 甘泉:甘甜的泉水,象征美好的资源。
- 玉树:美丽的树木,象征高雅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约384年-约426年),字景仁,号少陵,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乐府诗,作品洒脱自然,情感真挚,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际关系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谢朓与友人游园时所作,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体现了他对友谊和生活的热爱。诗的背景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士人之间的交往与游玩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际情感的和谐共存,展现了谢朓对友人和生活环境的深厚情感。诗的前四句生动地描画了清淮旁的田野景象,草木蓬勃,田畦交错,展现出一种丰饶的秋天气息。尤其是“霜畦纷绮错,秋町郁蒙茸”,用“霜”和“秋”两个意象,表现出季节的变迁和万物生机的勃勃向上。
接下来的两句“环梨县已紫,珠榴折且红”,则通过色彩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秋季的丰收,形象生动,令人心生向往。而最后两句“君有栖心地,伊我欢既同”,则透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他们共享自然美景、共饮长风的生活理想。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谢朓作为南北朝时期文人对自然与友谊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淮左长薄:描绘淮河左岸生长稀疏的草木,暗示自然环境的清幽。
- 荒径隐高蓬:荒小的道路上长满了高大的蓬蒿,表现出自然的野趣。
- 回潮旦夕上:潮水在早晚的涨落,显示出自然的变化。
- 寒渠左右通:寒冷的水渠左右交错,表现出水流的灵动。
- 霜畦纷绮错:霜冻的田畦上,花草色彩纷繁,展现出秋天的美丽。
- 秋町郁蒙茸:秋天的田地里杂草茂盛,表现出丰盈之感。
- 环梨县已紫:环绕的梨树已开始变紫,象征着丰收的预兆。
- 珠榴折且红:石榴果实成熟红透,展现出美好的自然馈赠。
- 君有栖心地:你我在此栖息,心灵的寄托。
- 伊我欢既同:我们共享这份欢乐,情感的共鸣。
- 何用甘泉侧:何必去甘泉旁,表明在此处已足够美好。
- 玉树望青葱:玉树下的青葱,更显自然的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隐喻人际情感的美好。
- 对仗:如“霜畦与秋町”,展现了诗的韵律之美。
- 象征:梨树与石榴象征着丰收与友谊,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传递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意象分析:
- 清淮:象征清澈与宁静,表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高蓬:暗示自由与野趣,体现诗人对无拘无束生活的追求。
- 霜畦:象征秋天的成熟与收获,表现出对丰收的期待。
- 环梨:象征团圆与友谊,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玉树:象征高洁与优雅,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淮左长薄”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环梨县已紫”中“紫”主要指的是什么? A. 颜色
B. 气候
C. 心情
D. 友谊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 C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谢朓的《和沈祭酒行园诗》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王维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自然的契合。两者在意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谢朓及其诗歌》
以上内容为对《和沈祭酒行园诗》的全面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内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