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随王殿下诗 十》

时间: 2025-01-03 00:38:54

清房洞已静。

闲风伊夜来。

云生树阴远。

轩广月容开。

宴私移烛饮。

游赏藉琴台。

风猷冠淄邺。

袵舄愧唐枚。

意思解释

奉和随王殿下诗 十

作者: 谢朓 〔南北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清房洞已静。闲风伊夜来。云生树阴远。轩广月容开。宴私移烛饮。游赏藉琴台。风猷冠淄邺。袵舄愧唐枚。

白话文翻译:

清幽的房间里一片宁静,闲适的微风在夜晚悄然吹来。云彩在树阴下远远聚集,宽阔的窗子里月光洒满一室。宴会私下移至烛光下饮酒,游玩赏景则在琴台上进行。风采的风韵超越了淄邺,华丽的袵袄和鞋子让唐代的枚乘感到羞愧。

注释:

  • 清房:指清幽的房屋。
  • 洞已静:形容环境的宁静。
  • 闲风:指轻松的微风。
  • 伊夜:这个夜晚。
  • 云生树阴远:形容远处的云聚集在树阴之下。
  • 轩广月容开:形容宽阔的窗子里,月光洒满。
  • 宴私移烛饮:宴会在烛光下进行。
  • 游赏藉琴台:在琴台上游玩和赏景。
  • 风猷冠淄邺:风采和风韵超越了淄邺(古地名)。
  • 袵舄愧唐枚:华丽的袵袄和鞋子让唐朝的枚乘感到羞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约464年-499年),字允恭,南朝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风景,体现出一种淡雅的情趣和高远的志向。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纷扰。诗人可能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与友人聚会,感叹于自然的宁静与人际间的温暖,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谢朓的《奉和随王殿下诗 十》以清幽的环境和宁静的气氛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夜晚聚会的美丽画面。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房间,感受到微风轻拂的感觉,和月光洒满的温柔。诗人以“清房洞已静”开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闲风伊夜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舒适。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了诗人对这一刻的珍视与向往。

最后两句“风猷冠淄邺,袵舄愧唐枚”则表达了一种自信与骄傲,诗人以自己当下的风采与风韵超越历史上的名士,表现出一种文化自信和对时代的自豪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出谢朓卓越的诗才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房洞已静:描绘出一个清幽的房间,营造了安静的氛围。
  • 闲风伊夜来:微风轻轻吹来,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云生树阴远:远处的云层在树影下显得朦胧,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 轩广月容开:窗子宽大,月光洒入,使得室内更加明亮。
  • 宴私移烛饮:朋友们在烛光下聚会,气氛温馨。
  • 游赏藉琴台:在琴台上游玩,增添了文人雅士的气息。
  • 风猷冠淄邺:自信地表示自己的风采超越了古代名士。
  • 袵舄愧唐枚:华丽的服饰让唐代的枚乘感到羞愧,显示出诗人对自身风采的自信。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描绘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如“宴私移烛饮”和“游赏藉琴台”,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将风和云等自然元素赋予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人际间的温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与自信,表现了作者在动荡时代中对于生活的悠然态度。

意象分析:

  • 清房:象征宁静的内心和清雅的生活。
  • 闲风:代表自由和舒适的生活状态。
  • 月光:象征着纯洁和美好的理想。
  • 琴台:象征着文人雅士的聚会和文化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闲风”是指什么? A. 刺骨的寒风
    B. 轻柔的微风
    C. 狂风骤雨

  2. “宴私移烛饮”体现了怎样的氛围? A. 寂静无声
    B. 热闹非凡
    C. 温馨亲密

  3. “风猷冠淄邺”中“淄邺”指的是? A. 地名
    B. 人名
    C. 物品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谢朓的《奉和随王殿下诗 十》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和宁静的生活,但谢朓的诗更侧重于聚会的温馨,王维则更强调个人的孤寂与自然的和谐。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面对相似主题时所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风格。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谢朓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