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七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7:58: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兴七首 其一
作者: 刘基 〔元代〕
昭代仁声浃九夷,
野无矛戟有镃基。
谁言潢海操兵寡,
却产宫庭制礼时。
广路駪駪周四牡,
阴风肃肃汉灵旗。
吊民伐罪元戎事,
旴食宵衣上圣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诗中提到,汉代仁德之声传遍了四方,然而边疆却没有兵器和战斗能力。谁说潢海之地兵员稀少,却在宫廷中设立礼制。宽阔的道路上马车行驶,阴风萧瑟,汉朝的灵旗在飘扬。哀悼百姓和讨伐罪犯的事情,夜以继日地上奏圣上,表达了对政治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注释:
- 昭代:指汉朝,因其盛德而闻名。
- 九夷:古代对边疆民族的称呼。
- 镃基:古代一种武器,象征战争。
- 潢海:泛指边远地区。
- 广路駪駪:形容宽阔的道路上马车众多。
- 阴风肃肃:形容气氛沉重,风景萧瑟。
- 吊民伐罪:指关心民众疾苦,惩罚罪犯的事。
典故解析:
- 汉灵旗:象征汉朝的正统和威严,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状的感慨。
- 旴食宵衣:指深夜上奏,表现出对国家事务的操心与辛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是元代著名诗人,号千里,擅长诗词和散文,其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心。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百姓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政治关怀和对历史的反思而著称。诗人在开篇就指出了汉代的仁德之声如何影响了四方,展现了古代帝国的盛况与壮丽。然而,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却将视线转向边疆的战斗能力不足,暗示了国家在外部威胁下的脆弱。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宽阔的道路和阴风萧瑟的场景,渲染出一种沉重的气氛,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中提到的“吊民伐罪”更是直接展示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整首诗不仅是在追忆历史的辉煌,更是在警醒当代的统治者应更加关注民众的安危与国家的未来。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当前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对理想国度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昭代仁声浃九夷:汉代的仁德之声传遍了四方,显示出汉朝的强大与威望。
- 野无矛戟有镃基:然而边疆却缺乏武器,暗示对国家防御能力的担忧。
- 谁言潢海操兵寡:质疑边远地区兵员稀少的说法。
- 却产宫庭制礼时:宫廷设立礼制,却未能有效应对外部威胁。
- 广路駪駪周四牡:宽阔的道路上车马众多,象征繁荣。
- 阴风肃肃汉灵旗:阴风萧瑟,汉朝的灵旗在飘扬,反映出历史的沉重感。
- 吊民伐罪元戎事:关心百姓的疾苦与惩罚罪犯的事情,表现出对民生的关注。
- 旴食宵衣上圣思:深夜上奏,表现出对国家事务的操心与辛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广路駪駪”与“阴风肃肃”,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比喻:将历史与现实进行对比,深化主题。
- 象征:如“汉灵旗”象征着国家的正统与威严。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描绘,诗人提醒统治者关注民众疾苦,增强国家防御,真正实现仁德治国的理想。
意象分析:
- 仁声:象征仁德与和谐,体现理想中的治国之道。
- 镃基:象征战争与武力,反映出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 阴风:象征着压抑与忧虑,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昭代”指的是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汉代
- C. 宋代
-
“吊民伐罪”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战争的渴望
- B. 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 C. 对权力的追求
-
“阴风肃肃”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
- A. 欢快
- B. 沉重
- C.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基的《感兴七首 其一》与杜甫《春望》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国家与民生的关切。杜甫在《春望》中同样表现了对战乱的忧虑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二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着共通之处。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刘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