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云淡秋霄,夜寒月过轩窗囧。
雁声相应。人语长廊静。
欲寄离情,梦短天涯永。
休临镜,舞鸾孤影,怕见菱花冷。
白话文翻译:
在云淡的秋天夜空下,寒冷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入室内。
听到雁鸣相应,长廊里人声稀少,显得格外宁静。
我想把离愁寄托在梦中,却发现梦短路遥,永远无法到达。
不要再对着镜子,独自舞动着鸾鸟的身影,害怕见到菱花映出的冷冷影子。
注释:
- 囧:形容窗户的光亮与窗外的幽静形成对比,增加了一种孤寂的感觉。
- 雁声相应:意指远方的雁鸣声回应着,营造出一种幽远的意境。
- 长廊静:长廊的宁静,暗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 菱花冷:指镜中映出的自己,冷冷的影像,象征着心中的孤独与悲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叔平,号靖节,元代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诗词、散文、论著而著称。他的诗歌以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著称,常表现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人感情的抒发,反映出对时代的忧虑和对离别的惆怅。
诗歌鉴赏:
刘基的《点绛唇》是典型的抒情词作,表达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与思念之情。首句“云淡秋霄”描绘了一幅清冷的夜景,云淡的天空下,月光透过窗户洒入,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接下来,诗人听到远方传来的雁声,感受到一种回应与呼应,然而周围的宁静又使得这种声音显得格外孤独。
诗中的“欲寄离情,梦短天涯永”则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与无奈,想要把自己的离愁寄托于梦中,但梦又是如此短暂,仿佛无法抵达那遥远的天涯。最后两句以“休临镜,舞鸾孤影,怕见菱花冷”结束,诗人不愿意再去照镜子,舞动孤影,生怕见到那冷冷的影像,展现了对自我孤独及内心痛苦的深刻感悟。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意象,深刻地传达了对离别与孤独的感慨,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淡秋霄”:描绘出清冷的秋夜,天高云淡,意境清幽。
- “夜寒月过轩窗囧”:寒冷的夜晚,月光透过窗户,增添了夜的寂静与冷清。
- “雁声相应”:远方的雁鸣声传来,似乎与内心的孤独相呼应。
- “人语长廊静”:长廊中人声稀少,暗示着诗人的孤寂。
- “欲寄离情,梦短天涯永”:想要把离愁寄托于梦中,却发现梦短而天涯遥远,无法实现。
- “休临镜,舞鸾孤影”:不愿再自照,舞动孤影,表明内心的孤独。
- “怕见菱花冷”:害怕看到镜中那冷冷的影像,象征着内心的悲伤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雁声相应”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共鸣。
- 拟人:通过描写“梦短天涯永”,赋予梦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有对称,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思念与孤独的无奈,体现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着悠然与自在。
- 月:代表孤独与思念。
- 雁:引申为离愁与归期。
- 镜:象征自我反省与孤寂。
- 菱花:映照出内心的冷漠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夜寒月过轩窗囧”中的“囧”字,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温暖 B. 光亮 C. 凉爽
-
“欲寄离情,梦短天涯永”中的“梦短”意指: A. 梦境美好 B. 梦境短暂 C. 梦境遥远
-
诗中提到的“雁声”在文中象征什么? A. 喜悦 B. 离别 C. 团聚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离愁的思念。
- 苏轼的《水调歌头》:描写了对月的感慨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思乡之情,具有相似的孤独感,但李白的表达更加直接和豪放,而刘基的表达则更为细腻和内敛。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基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