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采莲曲》

时间: 2025-01-19 20:06:33

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

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

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

白话文翻译:

我住在越水边,摇着小船进入江上的烟雾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伴侣,同时采摘象征同心的心形莲花。折断的藕丝显得脆弱,开出的花叶却是圆润的。在春夜中歌唱,伴着明亮的月光,归航时船前飘落着花瓣。

注释:

  • 妾家:古代女子自称其家。
  • 越水:指越地的河流,越地即今浙江一带。
  • 摇艇:摇动小船。
  • 江烟:江上的雾气。
  • 同心侣:志同道合的伴侣。
  • 同心莲:心形的莲花,象征爱情或友谊的纯洁和坚固。
  • 折藕丝:折断的藕丝,比喻感情的脆弱。
  • 开花叶正圆:形容莲花盛开,叶子圆润。
  • 春歌:春天的歌声。
  • 归棹:归航的船。
  • 落花:飘落的花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彦伯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造诣。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色和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这首《采莲曲》描绘了一位女子在越水边采莲的情景,通过采莲这一活动,表达了寻找知音和美好爱情的愿望。诗歌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或居住于越地时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纯洁爱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中的女子摇艇入江,寻找同心侣,采摘同心莲,这些动作不仅展现了她的生活情趣,也隐喻了她对真挚情感的追求。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这两句通过对藕丝和莲花叶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感情的脆弱与美好。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则进一步以春夜的歌声和归航时的落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浪漫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恬淡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妾家越水边”:开篇即点明地点,越水边的家,营造出一种江南水乡的意境。
  • “摇艇入江烟”:通过“摇艇”和“江烟”两个动作和景象,进一步加深了江南水乡的氛围。
  • “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这两句通过对“同心侣”和“同心莲”的寻找和采摘,表达了女子对真挚情感的渴望。
  • “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通过对藕丝和莲花叶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也隐喻了情感的脆弱与美好。
  •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结尾以春夜的歌声和归航时的落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浪漫的氛围,使整首诗达到了情感的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折藕丝能脆”,用藕丝的脆弱比喻感情的脆弱。
  • 拟人:如“春歌弄明月”,将春歌与明月相联系,赋予春歌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真挚情感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采莲活动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越水、江烟、同心莲、藕丝、春歌、明月、落花。
  • 详细解释: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江南水乡的美丽图景,通过这些自然元素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美好情感和生活环境的向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同心莲”象征什么? A. 爱情 B. 友谊 C. 财富 D. 权力
    2. “折藕丝能脆”中的“藕丝”比喻什么? A. 感情 B. 时间 C. 距离 D. 知识
    3. 诗的最后一句“归棹落花前”营造了什么氛围? A. 悲伤 B. 宁静 C. 紧张 D. 兴奋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采莲曲》、王昌龄的《采莲曲》。
  • 诗词对比:这些作品都以采莲为题材,但每位诗人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全唐诗》、《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