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寿安甘棠馆》

时间: 2025-01-17 10:11:51

行人方倦役,到此似还乡。

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

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

坐恐晨钟动,天涯道路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寿安甘棠馆 司马扎 〔唐代〕 行人方倦役,到此似还乡。 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 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 坐恐晨钟动,天涯道路长。

白话文翻译: 旅人正感到旅途的疲惫,到达这里仿佛回到了故乡。 关外有流水潺潺,青山近在洛阳城旁。 溪边的云彩归于洞中的鹤,松树下的月光洒满半边窗户,霜花点点。 坐着担心晨钟响起,因为那意味着天涯的道路依旧漫长。

注释:

  • 倦役:指旅途的疲惫。
  • 关外:指边关之外,这里可能指洛阳的郊外。
  • 溪云归洞鹤:溪边的云彩似乎归于洞中栖息的鹤,形容景色的幽静。
  • 松月半轩霜:松树下的月光照在窗户上,霜花点点,形容夜晚的寒冷与清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扎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疲惫。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描绘了旅人在夜晚宿于寿安甘棠馆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一句,既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又隐含了对故乡的眷恋。而“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幽静而寒冷的夜景,增强了诗的意境美。最后两句“坐恐晨钟动,天涯道路长”,则深刻表达了旅人对漫长旅途的无奈和对归乡的渴望,使全诗情感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人方倦役,到此似还乡”:旅人因长途跋涉而感到疲惫,到达这里却有一种回到故乡的感觉。
  2. “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关外有流水,青山近在洛阳城旁,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3. “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溪边的云彩归于洞中的鹤,松树下的月光洒满半边窗户,霜花点点,描绘了夜晚的幽静与寒冷。
  4. “坐恐晨钟动,天涯道路长”:坐着担心晨钟响起,因为那意味着天涯的道路依旧漫长,表达了旅人对旅途的无奈和对归乡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到此似还乡”中的“似”字,将宿馆的感受比作回到故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溪云归洞鹤”中的“归”字,赋予了云彩以人的行为,使画面更加生动。
  • 对仗:“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中的“流水”与“青山”,“关外”与“洛阳”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人在宿馆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旅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疲惫,以及对归乡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着旅途的连续不断。
  • 青山:代表着故乡的亲切与安宁。
  • 溪云:描绘了夜晚的幽静与神秘。
  • 松月:象征着夜晚的寒冷与清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倦役”指的是什么? A. 旅途的疲惫 B. 工作的劳累 C. 学习的辛苦 答案:A

  2. “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中的“关外”指的是哪里? A. 洛阳城内 B. 洛阳城外 C. 边关之外 答案:C

  3. “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中的“松月”象征着什么? A. 夜晚的明亮 B. 夜晚的寒冷与清幽 C. 夜晚的热闹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司马扎的《宿寿安甘棠馆》: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而司马扎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司马扎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有助于理解司马扎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