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怅望倚门久,月光清满天。
念家情切切,为客鬓娟娟。
细草荒山径,游云过石田。
安能携尔辈?饱饭老林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游子生活的感慨。诗人长时间倚靠在门边,凝视着明亮的月光洒满天空,心中对家乡的思念愈加深切,作为游子的他,头发也渐渐变白了。诗中描绘了荒草覆盖的小路和偶尔飘过的云朵,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孤寂的乡野景象。最后,诗人感叹,自己如何能带着一些人一起回家,享受丰足的生活,归隐于山林泉水之中呢?
注释:
- 怅望:怅惘地凝视,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情绪。
- 倚门:靠在门边,表现出一种等待和思念的状态。
- 月光清满天:形容月光明亮而皎洁,照亮了整个天空。
- 念家情切切:思念家乡的情感非常深切。
- 鬓娟娟:形容头发渐渐变白,暗示年纪增长,生活的艰辛。
- 细草荒山径:细小的草丛覆盖的荒山小路,描绘出一幅乡村的自然景象。
- 游云过石田:游动的云朵飘过石头田地,表现出一种闲适与无拘束的生活。
- 安能携尔辈:怎么能够带着你们这些人呢?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 饱饭老林泉:理想的生活是能够在山林泉水边安享晚年,过上安定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士常,号陶庵,元代诗人、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尤其关注自然和人情。王冕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多描绘个人的情感与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示师文 其二》创作于元代,正值王冕在游历与求仕过程中,对家乡的思念愈发浓烈。此时的社会动荡不安,王冕的生活经历和心灵感受都在诗中得以体现。
诗歌鉴赏:
《示师文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游子生活的无奈感。开篇“怅望倚门久,月光清满天”,以月光作为背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感伤的氛围,诗人长时间的倚门凝视,正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渴望。
接下来的“念家情切切,为客鬓娟娟”,将思乡之情与年岁的流逝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游子因思乡而愈加苍老的感受,深刻反映了离乡游子的苦楚。随着“细草荒山径,游云过石田”,诗人用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映衬内心的情感,山野的荒凉与游子心中的孤寂交织在一起,画面感极为鲜明。
最后一句“安能携尔辈?饱饭老林泉”,不仅是对团聚的渴望,更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希望能与亲友共享宁静的田园生活,但又感到无能为力,这种无奈感使整个诗篇更加深邃。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象和深情的思乡之情为背景,传达出诗人对生活、对理想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怅望倚门久:表达了诗人长时间站在门口,心情沉重,目光游离的状态。
- 月光清满天:明亮的月光象征着希望与思念,照亮了诗人的孤独。
- 念家情切切:思念家乡的情感愈加浓烈,体现了游子的心境。
- 为客鬓娟娟:作为游子,岁月不饶人,头发已渐渐变白,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
- 细草荒山径:荒凉的山路,暗示着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 游云过石田:云的自由与田的静谧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自由和归属的渴望。
- 安能携尔辈:诗人感到无奈,无法带着亲友一同回归故乡。
- 饱饭老林泉:理想的生活是安静地享受山林泉水的宁静与丰盈。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光象征着思念。
- 拟人:游云仿佛有生命,给人以自由的感觉。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思乡情感的细腻描写,传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无奈却又充满希望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月光:象征着思念和孤独,照亮了内心的情感世界。
- 荒山:表现出离乡游子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
- 游云:自由与无拘束,象征着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 林泉:理想的归宿与安宁,代表着心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怅望倚门久”中的“怅望”是什么意思? A. 高兴地看
B. 忧伤地看
C. 疲倦地看
D. 兴奋地看 -
诗中提到的“鬓娟娟”指的是? A. 头发变白
B. 脸色红润
C. 眼睛明亮
D. 身材苗条 -
“安能携尔辈?”中的“尔辈”指的是? A. 朋友
B. 家人
C. 游子们
D. 宠物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游子吟》孟郊
诗词对比: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而《示师文 其二》则将思乡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更加细腻和深沉。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古诗词鉴赏方法》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