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雨洗残雪,春风轻布衣。
绿敷湖外草,青动石根薇。
淮海烽烟盛,关山雁鹜飞。
山居颇潇洒,梅树玉成围。
白话文翻译:
春雨冲刷了残留的雪,春风轻轻拂动衣衫。
湖外的草地一片绿意,青色的藤蔓在石根间摇曳。
淮海一带烽烟四起,关山之上鸿雁与野鸭飞翔。
山间居住生活显得十分潇洒,梅树环绕着如玉般洁白的花朵。
注释:
- 春雨:春天的雨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残雪:指冬天留下的雪,暗示寒冷正在消散。
- 轻布衣:形容春风轻柔,像轻薄的衣服一样拂过。
- 绿敷:草色鲜绿,像是覆盖在湖边。
- 青动:青色的蔓藤在微风中摇曳。
- 烽烟:战火的烟雾,喻指战争频繁。
- 关山:这里指的是山脉和关隘,象征着边境。
- 雁鹜:雁和野鸭,常常成群飞行,寓意春天的到来。
- 山居:山中居住的生活方式,隐喻自然与清静。
- 梅树玉成围:梅树开花,洁白如玉,围绕成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画家,字逸少,号清江。他以山水画著称于世,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为主。
创作背景:
《立春八日》创作于春季,反映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界的生机。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立春八日》是一首生动描绘春天景象的诗。开篇以“春雨洗残雪”点明了春天的来临,雨水象征着生机,使冬季的残雪渐渐消退,揭示出春天的温暖和希望。接着,诗人通过“春风轻布衣”的描写,展现出春风的温柔,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
“绿敷湖外草,青动石根薇”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湖外的草地一片苍翠,石根间的青藤在微风中摇曳,生动地展现出春日的美丽景象。紧接着,诗人提到“淮海烽烟盛,关山雁鹜飞”,将个人的闲适与社会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山居颇潇洒,梅树玉成围”则将诗歌的主题升华,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与享受,梅树的花朵洁白如玉,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优雅。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洒脱与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雨洗残雪:春天的雨水冲刷掉了残留的雪,象征着冬去春来。
- 春风轻布衣:春风柔和地拂过,给人舒适的感觉。
- 绿敷湖外草:湖边的草绿意盎然,仿佛是春天为大地披上了绿衣。
- 青动石根薇:青藤在石缝中摇曳,生动而富有生命力。
- 淮海烽烟盛:淮海地区的战火仍然猖獗,反映社会动荡。
- 关山雁鹜飞:关山之上,鸿雁和鸭子在春空中飞翔,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山居颇潇洒:山中生活显得悠然自得,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 梅树玉成围:梅树的花朵洁白如玉,围绕着诗人的居所,象征着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雨洗残雪”比喻春天的来临。
- 拟人:春风“轻布衣”,给人以温柔的感觉。
- 对仗:如“春雨洗残雪,春风轻布衣”,整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隐含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生命与希望,预示着新生。
- 残雪:代表冬天的结束。
- 绿草:生机勃勃,象征春天的繁荣。
- 青藤:顽强的生命力,象征自然的力量。
- 烽烟:战争的象征,暗示社会动荡。
- 梅花:纯洁、美好,象征着诗人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立春八日》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王冕
C. 李白 -
诗中“春雨洗残雪”意在表达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夏天的炎热
C. 冬天的寒冷 -
诗中提到的“关山雁鹜飞”中,雁和鹜代表什么?
A. 战争
B. 自然之美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王冕的《立春八日》与杜甫的《春望》都有春天的主题,但王冕更侧重于描绘自然的生机与美好,而杜甫则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社会环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王冕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