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十三》
时间: 2024-09-19 20:40: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絮伶俜满院飞。黄昏无奈鹧鸪啼。声声似说相思苦,毕竟相思付阿谁。春向晚,暖犹微。倚阑人怯翠罗衣。番风早是难消遣,何况天涯有秭归。
白话文翻译:
院子里飞舞着凋零的花瓣,黄昏时分无奈听到鹧鸪的哀鸣。那声声啼叫似乎在诉说着相思的苦楚,然而,这份相思究竟又能寄托于谁呢?春天已经走向晚期,温暖的气息依旧微弱。倚靠在栏杆上,身着翠色轻纱衣裳的人显得有些怯懦。早春的风已经难以消遣,更何况天涯海角有遥远的秭归。
注释:
字词注释:
- 花絮:指花瓣或花的残余部分,暗示凋零与哀愁。
- 鹧鸪:一种鸟,常在诗中象征离别与思念。
- 相思:思念、恋慕之情。
- 倚阑:指倚靠栏杆。
- 翠罗衣:指用轻盈翠色绸缎制成的衣裳。
典故解析:
- 秭归:古地名,今湖北秭归县,常用来象征远方或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尊岳,近代著名词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词多描绘个人情感,尤其擅长表达思乡、离别之情,风格清新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创作于一个愁苦的春末黄昏,表现了诗人在面对春天逝去的无奈与思念的愁绪。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使得人们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愈加浓烈。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凋零与思念的情感。开篇以“花絮伶俜满院飞”引入,花瓣飘落的画面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短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黄昏时分,鹧鸪的哀鸣更是将这种孤独与相思之苦放大,声声入耳,令人心生感慨。
“春向晚,暖犹微”,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与对温暖的渴望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无奈感。倚阑而立,诗人不仅在身体上依靠栏杆,心灵上也在寻求一种寄托与慰藉。穿着翠罗衣的倩影,似乎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又因现实的无奈而显得怯懦。
最后一句“何况天涯有秭归”,将思念的情感推向了一个更深的层次,诗人不仅思念身边的人,更是对远方故乡的无尽挂念,展现出一种深沉的乡愁。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离别孤寂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絮伶俜满院飞:花瓣纷飞,象征着春天的凋谢和诗人的哀愁。
- 黄昏无奈鹧鸪啼:在黄昏时分,鹧鸪的啼叫令人感到无奈,暗示了思念的苦楚。
- 声声似说相思苦:鹧鸪的鸣叫仿佛在诉说着相思的苦楚。
- 毕竟相思付阿谁:相思的情感最终又寄托于谁,流露出无奈与孤独。
- 春向晚,暖犹微:春天渐渐走向尾声,温暖的气息依旧微弱,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 倚阑人怯翠罗衣:倚靠栏杆的那人,身着翠色衣裳,展现出一种柔弱与怯懦。
- 番风早是难消遣:早春的风已经难以消遣,无奈的情感更显沉重。
- 何况天涯有秭归:更何况远方的故乡秭归,让思乡情更加强烈。
修辞手法:
- 拟人:鹧鸪的啼叫被赋予了诉说相思苦的能力,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如“春向晚,暖犹微”,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离别思念的无奈,深刻地揭示了人内心对亲情、爱情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絮: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美好。
- 鹧鸪: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翠罗衣:代表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待。
- 秭归:象征着远方的故乡与思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花絮伶俜”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毕竟相思付阿谁”中的“阿谁”指代什么?
- A. 朋友
- B. 亲人
- C. 不确定的对象
-
诗中提到的“鹧鸪”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快乐
- C. 春天
答案:
- B. 孤独
- C. 不确定的对象
- A. 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与《鹧鸪天》:两首词都表达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但辛弃疾更加强调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赵尊岳则更突出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近现代诗词流派研究》
- 《赵尊岳年谱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