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丝曲》

时间: 2024-12-29 18:32:18

春风骀荡吹人衣,残丝罥花曳空飞。

间愁十丈断不得,雄蜂雌蝶相因依。

高楼夹路凌云起,琐窗鸾柱弹流水。

鸾声啼老杨柳烟,香梦蒙蒙隔千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丝曲
作者: 卢郢 〔宋代〕

春风骀荡吹人衣,
残丝罥花曳空飞。
间愁十丈断不得,
雄蜂雌蝶相因依。
高楼夹路凌云起,
琐窗鸾柱弹流水。
鸾声啼老杨柳烟,
香梦蒙蒙隔千里。


白话文翻译:

春风轻松自在地吹拂着人的衣裳,
残留的丝线缠绕着花瓣,随风飘飞。
心中的忧愁如同十丈高的丝线,难以割断,
雄蜂和雌蝶依偎在一起,互相依赖。
高楼在路旁高高耸起,直入云霄,
窗子和柱子间的流水声悠扬动听。
鸾鸟的啼鸣让杨柳的烟雾更显苍老,
香梦朦胧,隔着千里遥远的距离。


注释:

字词注释:

  • 骀荡: 形容风吹拂的轻快,舒畅。
  • 残丝: 指残留的丝线,带有一种美丽却又脆弱的意象。
  • : 形状或状态的缠绕。
  • 十丈: 形容忧愁的深重,十丈高的丝线象征着千丝万缕的情感。
  • 雄蜂雌蝶: 代表自然界中的恋爱关系。

典故解析:

  • 鸾声: 鸾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鸟,象征着美好和爱情,常在诗歌中用以表达离愁别绪。
  • 杨柳烟: 杨柳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烟则表现出一种朦胧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郢,字景和,号青浮,生于宋代,其诗风清新俊逸,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残丝曲》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中流露出对离别的忧愁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残丝曲》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作品,诗人在春风拂面的场景中,轻描淡写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篇通过“春风骀荡”描绘出春天的气息,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然而,随着“间愁十丈断不得”的情感转折,诗人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愁。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

诗中通过“雄蜂雌蝶”的描写,表现了生命的美好与恋爱的甜蜜,同时也暗示出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依赖。接下来的描写中,高楼和流水的意象,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柔美,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在最后两句中,鸾鸟的啼鸣和香梦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遥远的氛围,使得整首诗在描写具体事物的同时,暗含了对人生无常的哲思。整体而言,《残丝曲》不仅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风骀荡吹人衣:春风轻柔地拂动衣裳,引入春天的气息。
  2. 残丝罥花曳空飞:残留的丝线缠绕着花,随风飘荡,表现出柔美的意象。
  3. 间愁十丈断不得:忧愁深重,如同十丈高的丝线,难以割断。
  4. 雄蜂雌蝶相因依:雄蜂和雌蝶亲密相依,象征着爱情的美好。
  5. 高楼夹路凌云起:高楼耸立,直入云霄,展现城市的繁华。
  6. 琐窗鸾柱弹流水:窗前流水潺潺,声音悠扬,增添了一丝灵动感。
  7. 鸾声啼老杨柳烟:鸾鸟的啼鸣让杨柳更显苍老,象征着离别的伤感。
  8. 香梦蒙蒙隔千里:朦胧的香梦,象征着对远方的思念,情感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十丈高的丝线,增强了感受的深度。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雄蜂雌蝶相因依”。
  • 对仗:如“高楼夹路凌云起,琐窗鸾柱弹流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引出离愁别绪,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残丝:代表着脆弱与不完美的美。
  • 雄蜂雌蝶:象征着爱与自然的和谐。
  • 高楼:象征繁华与现代化。
  • 鸾声:象征着离愁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雄蜂雌蝶”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和平
    B. 爱情的美好
    C. 生命的脆弱

  2. “间愁十丈断不得”中的“十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深重的忧愁
    C. 对未来的希望

  3. 诗中描绘的高楼与流水形成了什么样的对比?
    A. 繁华与宁静
    B. 古老与现代
    C. 爱情与孤独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by 屈原:同样表达了复杂的人生情感与思考。
  • 《春夜喜雨》by 杜甫:描写春天的美好与生活的希望。

诗词对比:

  • 《静夜思》by 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为直接,缺少了《残丝曲》的细腻与柔美。
  • 《江雪》by 柳宗元:在孤寂的环境中描绘情感的凄凉,与《残丝曲》的美好相对比,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

通过这些资料,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