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霞辉兮涧朗。
日静兮川澄。
风轻桃欲开。
露重兰未胜。
水光溢兮松雾动。
山烟叠兮石露凝。
掩映晨物彩。
连绵夕羽兴。
白话文翻译:
霞光映照着清澈的溪涧。
阳光静谧,河水清澈。
微风轻拂,桃花即将绽放。
露水沉重,兰花尚未吐蕊。
水面波光粼粼,松林中的雾气轻轻荡漾。
山间烟雾重叠,石上的露珠凝聚如霜。
掩映着晨光中的美丽景物。
连绵的夕阳带来了飞翔的鸟影。
注释:
- 霞辉:晨曦或晚霞的光辉。
- 涧:指小溪,清澈的山涧。
- 日静:指太阳静谧,没有风的日子。
- 川:河流,通常指较大的水流。
- 桃欲开:桃花即将盛开,表现春天的气息。
- 兰未胜:兰花尚未完全开放。
- 水光溢:水面上的光影闪烁。
- 松雾动:松林中的雾气随着微风而轻轻移动。
- 晨物彩:晨光照耀下的万物色彩。
- 夕羽兴:夕阳西下,飞鸟归巢,展翅高飞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号称“鲍家郎”,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尤其以诗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高远,注重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是当时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之美,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出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诗歌鉴赏:
《与谢尚书庄三联句》展现了鲍照对自然景色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受。诗的开头通过“霞辉兮涧朗”描绘了晨曦映照下清澈溪水的宁静与美丽,立刻带给读者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接着“日静兮川澄”又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宁静,通过“桃欲开”与“兰未胜”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诗人用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渴望。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通过“水光溢兮松雾动”展示了水面和松林的动态美,表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而“山烟叠兮石露凝”则通过描绘山间的烟雾与石头上的露水,展现了自然的静谧和神秘。最后两句“掩映晨物彩”和“连绵夕羽兴”则将整个画面升华,表现了晨光与夕阳交替的美丽,暗喻着人生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真实又富有诗意的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霞辉兮涧朗:描绘了晨霞的光辉映照在清澈的溪水上,表现出清新的自然景象。
- 日静兮川澄:阳光静谧,河水澄清,传达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 风轻桃欲开:微风轻拂,桃花即将盛开,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和生机。
- 露重兰未胜:露水沉重,兰花尚未开放,暗示着初春的寒意和生命的潜力。
- 水光溢兮松雾动:水面上波光粼粼,松林中的雾气轻轻摇曳,展现出自然的活力。
- 山烟叠兮石露凝:山间的烟雾重叠,石头上的露珠凝聚,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
- 掩映晨物彩:晨光照耀下的万物色彩交相辉映,象征着生命的多姿多彩。
- 连绵夕羽兴:夕阳西下,飞鸟归巢,展翅高飞,寓意着归属与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生命与情感的寄托。
- 对仗:如“霞辉兮涧朗”和“日静兮川澄”,形成平行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桃欲开”、“兰未胜”等表现自然界的生机与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霞辉:代表希望与美好。
- 涧:象征清澈与宁静。
- 桃: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兰:代表优雅与高洁。
- 水光:象征着流动与生命。
- 山烟:代表神秘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欲开”寓意是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夏天的热情
C. 秋天的果实
D. 冬天的严寒 -
“水光溢兮松雾动”中的“松雾”指的是什么? A. 松树的香气
B. 松林中的雾气
C. 松树的枝叶
D. 松果的颜色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鲍照 vs. 王维:
- 鲍照的诗歌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王维则常融合道家思想,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与谢尚书庄三联句》这首诗的美感和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