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无相禅师
罗隐 〔唐代〕
人人尽道事空王,
心里忙于市井忙。
惟有马当山上客,
死门生路两相忘。
白话文翻译:
人人都说世间万物都是空虚的,
而心中却依旧忙于世俗的琐事。
只有那位在马当山上的客人,
在生与死的门口,已将一切忘却。
注释:
- 人人尽道:人人都说。
- 事空王:世间万物皆为空。
- 心里忙于市井:心中却忙于世俗的事务。
- 惟有:只有。
- 马当山:指的是某个山名,可能是诗人所向往的隐居之地。
- 死门生路:生与死的交界,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开始。
- 两相忘:彼此忘却,不再执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5年—901年),唐代诗人,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个人的哲学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尤其是在对佛教的研究与理解上有深厚的积累。
创作背景:
《赠无相禅师》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禅师的赠诗,表达了对世俗繁忙的反思,以及对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体现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认同。
诗歌鉴赏:
《赠无相禅师》是一首反映人们对世俗繁忙生活的思考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的诗作。诗的开头以“人人尽道事空王”引出主题,指出人们口中所谈论的空王之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忙于市井琐事,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的“空王”不仅是对佛教思想的反映,更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批判。
接着,诗中提到的“惟有马当山上客”,则暗示了真正能够超脱世俗的人是那些远离尘嚣、生活在山林之中的隐士。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崇敬。最后一句“死门生路两相忘”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生与死之间的界限与忘却,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达到了一种心灵的解脱。
整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还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的理解,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人尽道事空王:揭示了世人对空的认识。
- 心里忙于市井忙:对比世俗的忙碌与空的理念。
- 惟有马当山上客:指代那些追求宁静的隐士。
- 死门生路两相忘:表达对生死的淡然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人人尽道”和“心里忙于市井”显示了人们内心与外在的矛盾。
- 意象:马当山、死门生路等意象代表了隐逸和生死哲学,增添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世俗繁忙的批判和对隐士生活的赞美,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佛教禅宗的思想精髓,鼓励人们在纷乱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意象分析:
- 马当山:象征隐逸与追求宁静的境地。
- 死门生路:生与死的界限,暗示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赠无相禅师》的作者是谁?
a) 王维
b) 罗隐
c) 李白
-
诗中“人人尽道事空王”表达的意思是? a) 世间一切都是真实的
b) 人们认为世事皆为空
c) 生活是忙碌的 -
“死门生路”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繁忙
b) 生与死的交界
c) 财富与贫穷
答案:
- b) 罗隐
- b) 人们认为世事皆为空
- b) 生与死的交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 罗隐的《赠无相禅师》与王维的《山中问答》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强调自然与人心的和谐,而罗隐则对世俗的批判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