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时间: 2025-01-04 10:16:03

嫩寒天气相思恶。

省识离情如酒薄。

几行归雁掠云过,又是流年辜负却。

花黄时候风萧索。

冷露凝珠侵旧幕。

怪他新月学多情,也向晚凉消瘦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嫩寒天气相思恶。省识离情如酒薄。
几行归雁掠云过,又是流年辜负却。
花黄时候风萧索。冷露凝珠侵旧幕。
怪他新月学多情,也向晚凉消瘦著。

白话文翻译:

在这温寒的天气里,相思的滋味让人难受。渐渐地体会到离愁的情绪,就像酒一样淡薄。几行归雁掠过云层,又是流年辜负了我的期待。花儿黄了,风也显得萧索,冷露凝结成珠,侵袭着旧幕。怨恨那新月学会了多情,竟也在傍晚时分显得消瘦。

注释:

  • 嫩寒:初春时节,天气微寒。
  • 相思恶:思念之情让人痛苦。
  • 省识:渐渐认识、体会。
  • 几行归雁:几只归来的大雁。
  • 掠云过:掠过云层。
  • 流年:流逝的岁月。
  • 辜负:辜负了期待或情感。
  • 花黄时候:花盛开而渐渐凋谢的时候。
  • 风萧索:风中透着萧条的感觉。
  • 冷露凝珠:清晨的露水如珠子般凝结。
  • 旧幕:旧时的情景或回忆。
  • 新月学多情:新月似乎也学会了多情的样子。

典故解析:

  • 归雁:古诗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归来的雁反映出诗人对故人的思念。
  • 流年:指时间的流逝,常用于表达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 新月:象征希望与新生,诗中却反映出多情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石声汉,近代著名诗人,生于清末,长于民国,先后经历了社会动荡与文化变迁。他的诗歌常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擅长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交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春寒时节,诗人身处于离别与思念的情感之中,正逢花开花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

诗歌鉴赏:

《玉楼春》以浓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开篇的“嫩寒天气相思恶”,便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嫩寒的天气象征着初春的脆弱与不安,正如诗人的心情,充满了对离愁的难耐。通过“几行归雁掠云过”,诗人巧妙地借用归雁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流年无情的感慨,仿佛时间在流逝间将情感的重量加重。

接下来的“花黄时候风萧索”,描绘了一个萧条的春天,似乎暗示着美好的事物终究会凋零,生命中的美好时光总是短暂而易逝。“冷露凝珠侵旧幕”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伤感,旧幕象征着曾经的美好与回忆,冷露的侵袭让人感到无情的摧残,诗人似乎在感叹着逝去的青春与爱恋。

最后一句“怪他新月学多情”,将新月拟人化,赋予其多情的特质,却又在傍晚时分显得消瘦,寓意着即便是美好的事物,也难逃消逝与衰老的命运。整首诗在情感的细腻描绘和意象的丰富运用中,深刻地表达了对时间的无奈和对情感的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嫩寒天气:形容春季初期的寒冷天气,暗示内心的相思之苦。
    • 省识离情:逐渐意识到离愁的滋味,像酒一样淡薄,难以琢磨。
    • 几行归雁:大雁归来,象征着思念的寄托。
    • 流年辜负:时间的流逝让人难以把握,感到被辜负。
    • 花黄时候:花开时节已过,预示着美好时光的消逝。
    • 风萧索:风的萧瑟与心情的孤独相互映衬。
    • 冷露凝珠:清晨的露水如珠,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感情的冷淡。
    • 新月学多情:新月似乎也变得多情,却只能消瘦于夜晚。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新月学多情”,赋予自然物以情感。
    • 对仗:如“花黄时候,风萧索”,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离情比作酒,突显情感的复杂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对流逝时间的感慨,以及对爱情与美好时光的珍惜,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 寒天气: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归雁:代表着离别与思念的寄托。
  • 花黄:象征着青春与美好事物的流逝。
  • 新月:寓意着希望与无奈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嫩寒天气”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痛苦
    • C. 平静
  2. 填空题:诗中“几行归雁掠云过”所表现的意象是__

  3. 判断题:诗中“新月学多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错)

答案:

  1. B
  2.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愁苦和对生活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在异乡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红楼梦·桃花扇底春》与《玉楼春》均描写了离愁,但前者更侧重于历史背景与人物的情感交织,而后者则着重于个人内心的细腻情感与自然的描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分析古典诗词的美学与情感。
  • 《唐诗三百首》:提供典型作品及其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