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
时间: 2025-01-04 10:55: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惊鸥扑蔌。萧萧卧听鸣幽屋。窗明怪得鸡啼速。墙角烂平声斑,一半露松绿。歌楼管竹谁翻曲。丹唇冰面喷余馥。遗珠满地无人掬。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
白话文翻译:
惊飞的鸥鸟扑向芦苇,萧瑟的音响在幽静的屋子里回荡。我在明亮的窗前,奇怪鸡鸣声为何如此急促。墙角斑驳的声音,露出一半的松柏绿。谁在歌楼里拨动竹管,演奏那曲?红唇似丹,冰面上散发着香气。满地的珍珠无人拾起。我穿着红靴,踩碎了一街的美玉。
注释:
- 惊鸥扑蔌:惊飞的鸥鸟扑向芦苇。这里的“扑”表示扑打,形象展现了鸥鸟惊起时的状态。
- 萧萧:形容声音的清脆、凄凉。
- 鸣幽屋:在幽静的屋子里听到鸟鸣声。
- 窗明怪得鸡啼速:窗外明亮,奇怪的是鸡鸣声如此急促。
- 墙角烂平声斑:墙角传来的斑驳声音,可能指虫鸣或其他细微的声音。
- 谁翻曲:指不知是谁在弹奏乐曲。
- 丹唇冰面:形容女子的红唇如丹,冰面上散发的香气暗示着她的美丽。
- 遗珠满地无人掬:满地的珍珠无人去拾起,寓意珍贵事物的被冷落。
- 红靴踏碎一街玉:穿着红靴,踩碎了街上的美玉,暗示轻率和对美好事物的无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千秋,生活于宋代,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对社会的思考,风格兼具婉约与豪放。
创作背景:
《醉落魄》创作于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或许正身处一处幽静的居所,借助窗外的景象和内心的情感,抒发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歌鉴赏:
《醉落魄》是王千秋的一首动人之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的“惊鸥扑蔌”就勾勒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氛围,突兀的鸟鸣声打破了宁静,给人以惊醒的感觉。接着,诗人描写窗外的鸡鸣声,奇怪其急促,似乎在暗示生活的喧嚣与急促。
墙角的声音和露出的松绿则增添了一种幽静的美感,仿佛在描绘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接下来的“歌楼管竹谁翻曲”则引入了人间的乐趣,借用音乐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而“遗珠满地无人掬”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对珍贵事物被忽视的惋惜。诗人通过对红靴与美玉的对比,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轻视与追求,暗示着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无情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交错,既有自然的宁静,又有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存状态的细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惊鸥扑蔌:开篇描绘自然景象,惊飞的鸥鸟展示了宁静中的一丝动感。
- 萧萧卧听鸣幽屋:在幽静的屋子里,诗人静静地听着鸟鸣,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心境。
- 窗明怪得鸡啼速:明亮的窗外,鸡鸣声特别急促,暗示生活的匆忙与无奈。
- 墙角烂平声斑,一半露松绿:描绘墙角的细微声音与绿意,增添自然的生机。
- 歌楼管竹谁翻曲:引入乐曲的意象,表现生活的乐趣与对美好音律的向往。
- 丹唇冰面喷余馥:描绘女子的美丽,暗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 遗珠满地无人掬:强调珍贵事物被冷落的惋惜。
- 归著红靴,踏碎一街玉: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无视与轻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红靴踏碎一街玉”,将生活中的美好比作玉,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轻视。
- 拟人:“歌楼管竹谁翻曲”让乐器仿佛有了生命,增添了诗意。
- 对仗:全诗中对称的句式增强了音乐感与节奏感,提升了整体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音乐和美好事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感慨。尽管生活中有许多美好,但常常被人们忽视,展现了对珍贵事物的珍惜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鸥鸟:象征自由与自然的灵动。
- 鸡鸣:代表生活的繁忙与急促。
- 松绿:象征生机与宁静。
- 红靴:暗示轻率与追求美好。
- 珍珠:象征珍贵与被忽视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惊鸥扑蔌”主要描绘的是哪种状态?
- A. 宁静
- B. 动感
- C. 悲伤
- D. 喧嚣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丹唇冰面喷余馥”描绘的是____。
-
判断题:诗中“遗珠满地无人掬”表现了对珍贵事物的珍惜。(对/错)
答案:
- B
- 女子的美丽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了对生活细腻的感受与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描绘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千秋的《醉落魄》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感受,但王千秋更关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而李白则更多表现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千秋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