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破东窗月半明,此身虽在只堪惊。一春花里离人泪,万里灯前故国情。龙去想应回海岛,雁飞犹未出江城。客愁多似西山雨,一任萧条白发生。
白话文翻译:
梦醒时分,东窗外的月光照得半明半暗,虽然我的身体还在这里,但心中却充满惊恐。在这一春花开之际,离人泪水潸潸,万里之外的灯光下,思念着故乡的情感。龙已经离去,想必已回到海岛,而大雁飞过,却尚未离开江城。身为客人,愁苦如同西山的细雨,任凭时光流逝,白发渐生。
注释:
字词注释:
- 梦破:梦醒。
- 东窗:指东方的窗户,象征早晨。
- 此身:此时此刻的自己。
- 惊:惊讶,惊慌。
- 花里:花丛中。
- 离人:远离故乡的人。
- 万里灯前:远隔千里,灯光下思念故乡。
- 龙去:比喻离开,常指海龙。
- 江城:指长江沿岸的城市,象征离别之地。
典故解析:
- 龙去海岛:古代传说中,龙是水的象征,离去意味着归属。
- 雁飞:雁是迁徙的象征,表达思乡之情。
- 西山雨:西山常被认为是忧愁的象征,细雨寓意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廷亮,号君毅,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极大的忠诚与勇气,因而被后世尊敬。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灭亡之际,文天祥身处战乱之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文天祥的《夜起》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乡之情的诗。开篇以“梦破东窗月半明”描绘了梦醒时分的意境,月光洒落,给人一种清冷而孤独的感觉。这种梦的破碎不仅是对现实的惊醒,更是对内心深处情感的触动。接下来的“此身虽在只堪惊”,则进一步表达了身心的分离,尽管身在此地,心却无法安宁。
诗中“花里离人泪”描绘了春天花开的美好,却掩盖不了内心的苦涩,离人泪水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悲伤。接着“万里灯前故国情”,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灯光象征着同样在思念的心灵,却隔着千里之遥,愈加显得孤独。
后面的“龙去想应回海岛”与“雁飞犹未出江城”,则用龙与雁的意象,表现了对故土的向往,以及对流亡生活的无奈。诗的最后两句,客愁如西山的细雨,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任凭岁月流逝,愁苦依旧,令人感慨生命的无常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破东窗月半明:梦醒时分,窗外的月光半明半暗,暗示内心的迷惘与不安。
- 此身虽在只堪惊:身在此地却心惊肉跳,表明对现状的无奈与不安。
- 一春花里离人泪:春天的花开,却伴随着离人的泪水,象征分离与思念。
- 万里灯前故国情:远隔千里,灯光下思念故乡,表达深切的乡愁。
- 龙去想应回海岛:龙离去,暗示故乡的归属,渴望回归。
- 雁飞犹未出江城:大雁尚未离开江城,象征着未能逃离的困境。
- 客愁多似西山雨:客人的愁苦如同西山的细雨,细腻而持续。
- 一任萧条白发生:任凭岁月流逝,愁苦依旧,白发渐生,表达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西山的雨,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龙、雁、月、灯等意象交错,构成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思乡、离愁与无奈展开,表达了文天祥对故国的深切眷恋以及对命运的无能为力,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花:美丽而易逝,象征生活的短暂与脆弱。
- 灯:远方的希望与思乡的灯光。
- 龙:故乡的象征,代表归属感。
- 雁:象征迁徙与思乡的情感。
- 雨:愁苦的象征,细腻而持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梦破”的意思是: A. 梦醒 B. 梦断 C. 梦长
- “万里灯前故国情”中的“灯”象征: A. 照明 B. 思乡 C. 战争
- 西山的雨用来比喻: A. 细腻的情感 B. 生活的繁忙 C. 生命的喜悦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夜起》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离愁,但文天祥更强调了国破家亡的无奈,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亲情的惦念。两者均展现了离愁别绪,却又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元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文天祥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