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樽前十日相逢九,一夕分携。
人隔桥西。花不分明月又低。
偏生玉漏残宵永,哑杀鸣鸡。
嘱咐深栖。锦烛浓香索性啼。
白话文翻译:
在酒樽前,我们十天相遇了九次,今夜却只能分开。
我们隔着桥在西边,花影模糊,月亮又低了下来。
偏偏时光流逝,夜长如故,鸡鸣却沉默无声。
我只好叮嘱你要深藏心底,锦烛的浓香直让我啼哭不已。
注释:
- 樽前:酒樽前,指饮酒的场景。
- 十日相逢九:在十天中相遇了九次,表明两人感情深厚。
- 一夕分携:一夜之间就要分开,带有离别的惆怅。
- 人隔桥西:指两人相隔,桥成了阻隔。
- 花不分明月又低:花影模糊,月亮低垂,表达了夜色的迷离与孤独。
- 玉漏残宵永:玉漏指漏水的钟,意指时光流逝,夜长而无尽。
- 哑杀鸣鸡:鸡鸣声沉默,暗示离别的静默与哀伤。
- 锦烛浓香:锦制蜡烛散发浓香,象征温暖与柔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鼎孳(公元1570年-1640年),字子震,号春水,明代著名词人。其词风以清丽婉约著称,情感细腻,常表现对离愁别绪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是在一个离别的夜晚写成,反映了作者对短暂相聚后的深切思念和无奈的情感。明代社会动荡,诗人常通过词作表达个人情感与时代的无奈。
诗歌鉴赏:
本首《点绛唇 其四 无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离别的情景,诗的开头以“樽前十日相逢九”引入,表现了两位恋人之间频繁的相聚,然而“今夕分携”却使这段美好时光变得弥足珍贵。“人隔桥西”描绘了两人间的距离,象征着情感的阻隔。随着“花不分明月又低”,诗意逐渐变得凄凉,花影的模糊与低垂的月亮共同营造出一种朦胧的孤独感。
“偏生玉漏残宵永”一句,体现出时间的无情,夜晚似乎变得漫长而无尽,离别的痛苦在时间的流逝中愈加显现。最后,诗人以“锦烛浓香索性啼”收尾,暗示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令人感受到那种在美好中却又充满惆怅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樽前十日相逢九:在酒桌前,十天里我们见面了九次,表现出恋人之间的亲密。
- 一夕分携:今夜却要分开,带有离愁的感伤。
- 人隔桥西:彼此相隔,桥成了阻隔的象征。
- 花不分明月又低:花影模糊,月亮又低,映射出孤独的夜晚。
- 偏生玉漏残宵永:时间似乎过得特别慢,夜晚显得无尽。
- 哑杀鸣鸡:鸡鸣声沉默,反衬出夜的静谧与离别的悲伤。
- 嘱咐深栖:叮嘱对方要深藏心底的情感。
- 锦烛浓香索性啼:蜡烛的香味让人更加思念,情感得以释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漏”比喻时间的流逝,表现出时间的无情。
- 对仗:如“樽前十日相逢九,一夕分携”,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强烈。
- 拟人:如“鸣鸡哑杀”,赋予鸡鸣以情感,增加离别的悲伤。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短暂相聚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樽:象征着聚会、欢乐时光的消逝。
- 桥:象征隔阂和距离,暗示着恋人之间的分离。
- 花:象征美好而短暂的爱情。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低垂的月亮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锦烛:象征温暖的回忆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樽前十日相逢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离别的痛苦
B. 亲密的关系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酒的喜爱 -
“人隔桥西”中“桥”象征什么? A. 友谊的纽带
B. 情感的隔阂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然的美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友情与快乐
C. 家庭与温暖
D. 旅行与探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菩萨蛮》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离愁别绪,但其风格更加柔和细腻;而龚鼎孳则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深刻描绘,展示了更为沉重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