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邓尉山看花夜还》

时间: 2025-01-04 10:12:52

雪岫低鬟,橹枝欹月晴波趁。

祠山风信。

莫便吹红阵。

香满归篷,夜市烧灯近。

残寒褪。

小阑花韵。

打叠春人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邓尉山看花夜还
作者:郑文焯 〔清代〕

雪岫低鬟,橹枝欹月晴波趁。
祠山风信。莫便吹红阵。
香满归篷,夜市烧灯近。
残寒褪。小阑花韵。
打叠春人困。

白话文翻译

在雪峰下,山岚轻拂,橹桨摇曳着月光映照的晴波。
祠堂山传来阵阵春风,别让它吹散了桃花的阵阵芬芳。
香气满溢的归船,夜市的灯火正闪烁在附近。
残冬已退去,小阑杆旁的花儿依然散发着韵味。
春天的繁华让人沉醉,困倦的春人也难以自拔。

注释

  • 雪岫:指覆盖着雪的山岚,形容景色的清幽。
  • 低鬟:形容山峦低矮而如同轻纱般覆盖着。
  • 橹枝:指船桨,摇动的动作。
  • 祠山:可能指有祠堂的山,隐喻着传统文化和信仰。
  • 红阵:指桃花等红色花卉的盛开状态。
  • 香满归篷:归来的船上弥漫着花香。
  • 夜市:指夜间的集市,通常热闹非凡。
  • 残寒:指冬天的寒冷逐渐消退。
  • 小阑:指小阳台或小栏杆。
  • 花韵:指花的香气和韵味。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提到的“祠山”可能暗示着古代文化中对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文焯(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常融入细腻的情感,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邓尉山,正值赏花之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以及对往日寒冷的告别,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诗歌鉴赏

郑文焯的这首《点绛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便通过“雪岫低鬟”营造出一种静谧、清新的氛围,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橹枝欹月晴波趁”描绘了船桨轻摇,伴随着月光与波涛的景象,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在诗的中段,诗人提及“祠山风信”,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和谐,也暗含了人文的传承与信仰的寄托。而后“香满归篷”则表达了对归来的向往与对生活美好的期待。最后的“残寒褪,小阑花韵”则是对春天韵味的赞美,表达了春日的温暖和花香的芬芳,令人陶醉。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美的细致观察,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所描绘的每一个意象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流露出诗人那种沉醉于自然和生活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雪岫低鬟”:描写雪山的低矮和柔美。
    • “橹枝欹月晴波趁”:船桨轻摇,月光与波澜相伴,营造出悠然静谧的氛围。
    • “祠山风信”:春风拂过祠堂山,象征着春的来临。
    • “莫便吹红阵”:警惕春风可能带来的变化,不要吹散花的芬芳。
    • “香满归篷”:归来的船上充满花香,暗示归乡的愉悦。
    • “夜市烧灯近”:描绘夜市的灯火,传递出生活的热闹。
    • “残寒褪”:冬季的寒冷逐渐消退。
    • “小阑花韵”:小阳台旁的花散发着芬芳,寓意着春的气息。
    • “打叠春人困”:描绘春天的繁华让人沉醉,难以自拔。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雪岫低鬟”即为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的形态。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雪岫”:象征纯洁与宁静。
    • “橹枝”:传递出动态的美感。
    • “香”: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夜市”:代表生活的繁华与喧嚣。
    • “花韵”:象征春天的气息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雪岫”指的是什么?
    A. 雪山
    B. 雪花
    C. 雪地
    D. 雪树

  2. “香满归篷”意味着什么?
    A. 船上的香气
    B. 花香飘散
    C. 夜市热闹
    D. 冬天寒冷

  3. 诗中“残寒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冬天的留恋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郑文焯的《点绛唇》 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杜甫更侧重于自然的变化和人们的生活,而郑文焯则细腻地描绘了个人的感受与情绪。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郑文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