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点绛唇
作者: 仇远 〔宋代〕
原文展示:
千里平阑,水天低处山无数。
断城孤树。城外人来去。
欲问青鸾,杳杳随烟雾。
空怀古。巴山何处。自翦镫听雨。
白话文翻译:
千里之外,平坦的栏杆,水天相接的地方有无数的山峦。
孤零零的城墙旁有一棵孤树,城外的人来来往往。
想要询问青鸾(象征美好的情感),但它已在烟雾中隐约消失。
我徒然怀念古人,巴山的位置又在哪里呢?我只能独自点燃灯火,听着雨声。
注释:
- 平阑:指平坦的栏杆,常用来描绘风景。
- 青鸾:传说中一种美丽的鸟,象征美好的爱情或理想。
- 杳杳:形容声音或形象隐约、模糊。
- 巴山:指巴蜀地区的山脉,常用以指代故乡的思念。
- 翦镫:点燃灯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仇远,字德明,号渔阳,宋代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词作多以清丽、哀婉见称,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感触。
创作背景:
《点绛唇》写于南宋时期,当时政治动荡,诗人常常怀念往昔,表达对理想与美好事物的渴望,寄托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开篇以“千里平阑,水天低处山无数”描绘出一幅辽阔的自然画卷,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视野和沉静的心境。接着,孤树与断城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孤独的情感和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城外人来去,增添了生活的流动感,但诗人内心的孤寂却愈发显著。
“欲问青鸾,杳杳随烟雾”一句,化用了古代传说中的青鸾,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然而却又显得遥不可及,象征着对理想的追逐与失落。最后两句“空怀古”“巴山何处,自翦镫听雨”,通过怀古的情绪,进一步凸显出诗人心中的茫然与无奈,点燃灯火,听雨声,显现了孤独的意境与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词通过清新婉约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富有情感与思考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爱情与生命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里平阑,水天低处山无数
描绘了辽阔的自然景观,诗人以广阔的视野迎接万物,展现出一种开阔的心境。 -
断城孤树。城外人来去。
表达了孤独与流动的对比,城与树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而城外的人则反衬出诗人的孤立。 -
欲问青鸾,杳杳随烟雾。
青鸾象征着理想和爱情,但这种追求却在烟雾中消散,表达了对幸福的渴望与无奈。 -
空怀古。巴山何处。自翦镫听雨。
通过怀古来引发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中点灯听雨的情景,折射出深深的思索和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青鸾象征着理想与爱情,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比:孤树与人来去的对比,突显出诗人的孤独。
- 意象: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意象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无奈,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孤独中思考人生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平阑:象征着开阔的视野,带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 青鸾:代表美好与理想,寄托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
- 孤树:象征孤独与凋零,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巴山:承载着乡愁与思念,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青鸾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理想与爱情
B. 自然景观
C. 历史故事 -
诗中的“断城孤树”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
B. 孤独
C. 快乐 -
“翦镫听雨”中,诗人所表现的心态是?
A. 期待
B. 无奈
C. 满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情感的细腻。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展现了对往昔的思索与怀念,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而仇远则更多地结合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唐宋词人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词,并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