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时间: 2025-01-04 13:05:38

村杵声寒,乡关梦断三更过。

纸窗风破。

一点残灯堕。

静院无人,独自开帘坐。

重门锁。

梅花和我。

对月成三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作者: 孙云鹤 〔清代〕

村杵声寒,乡关梦断三更过。
纸窗风破。一点残灯堕。
静院无人,独自开帘坐。
重门锁。梅花和我。
对月成三个。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村庄里,捣衣的声音传来,故乡的梦在三更时分破灭。
纸窗外的风吹进来,一点残留的灯光忽然熄灭。
静谧的院子里无人,只有我独自拉开帘子坐下。
重重的门锁住了外面的世界。梅花与我相伴,
在明月下,我们仿佛成了三个影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杵声:指捣衣的声音,常用来描绘乡村的生活场景。
  • 乡关:故乡的意思。
  • 三更:夜深时分,古代分夜为五更,三更指夜晚的后半段。
  • 破:这里指风吹破窗纸,象征孤寂与无奈。
  • 残灯:指灯光微弱,象征孤寂与无助。
  • 重门锁:形容院子里无人,门紧锁,象征封闭和孤独。
  • 梅花:在寒冬中盛开的花,象征坚韧和高洁。

典故解析:
梅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与坚韧,尤其在寒冷的季节中依然绽放,表达诗人的孤独与坚强。这里的“梅花”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云鹤,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与乡愁为主题,作品多展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惶惶之际,诗人借助对故乡的怀念与孤独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点绛唇》通过描绘冬夜的孤寂情景,展现了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首句“村杵声寒”,通过声音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寒冷的氛围,唤起读者对乡村生活的联想。接着“梦断三更过”,将时间与空间结合,暗示孤独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渴望。纸窗外的风声与灯光的熄灭,象征着诗人对于希望与温暖的失去。

整首诗的意象清新,情感真挚,尤其是在静谧的院子里,诗人独自坐下,体现出一种孤独的自省。最后的“梅花和我,对月成三个”,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下的景象,也传达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坚韧与高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村杵声寒”:描绘乡村的寒冷,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 “乡关梦断三更过”: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梦醒时分的失落。
  • “纸窗风破”:窗纸被风吹破,象征外界的侵扰与内心的脆弱。
  • “一点残灯堕”:残灯暗淡,暗示孤独无助的境地。
  • “静院无人”:静谧的院子,突显出孤独的氛围。
  • “独自开帘坐”:表现诗人的孤独与自我反思。
  • “重门锁”:重重的门象征内心的封闭与隔绝。
  • “梅花和我”:梅花象征坚韧,与诗人相伴共存。
  • “对月成三个”:诗人与梅花、明月共同构成的景象,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寒冷的环境与梅花的高洁形成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坚韧。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赋予梅花以生命,增加情感的厚度。
  • 象征: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灯光象征着希望的脆弱。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坚韧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村杵声:乡村生活的象征,带有乡愁的情感。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常常与孤独相伴。
  • 明月:象征希望与美好,诗人与自然的连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村杵声寒”中的“杵”指的是什么?
    A. 乡村的声音
    B. 一种工具
    C. 一种植物
    D. 农田

  2. “三更”指的是夜晚的哪个时间段?
    A. 早晨
    B. 中午
    C. 夜深
    D. 傍晚

  3. “梅花和我”中,梅花象征着什么?
    A. 温暖
    B. 坚韧与高洁
    C. 悲伤
    D. 迷茫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故乡与时光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来表达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鹿柴》,在意象上同样使用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但王维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在情感基调上,孙云鹤更为孤独与感伤,而王维则显得更为平和与淡然。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点绛唇》的诗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