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有萧萧竹,门有阗阗骑。
嚣静本殊途,因依偶同寄。
亭亭乍干云,袅袅亦垂地。
人有异我心,我无异人意。
白话文翻译:
院子里有竹子在轻轻摇曳,门外有马儿在悠闲行走。
喧嚣与宁静本是两条不同的道路,但由于偶然的缘分而相依为命。
竹子挺拔地直插云霄,轻轻地又低垂到地面。
人与人之间的心思各有不同,而我对人情的理解却没有差异。
注释:
- 萧萧竹:竹子轻声摇动的样子,形容竹子生动的状态。
- 阗阗骑:阗阗指的是悠闲的样子,骑马的人在门外悠闲而行。
- 嚣静:喧闹与安静,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 亭亭:形容竹子高耸的样子。
- 袅袅:形容竹子柔和垂下的姿态。
- 异我心:指他人的心思与自己的心意不同。
- 无异人意:我对他人的情感没有差异,表现一种包容与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天微,唐代诗人,是和杜甫、白居易等并称的“新乐府”诗人之一。元稹的诗风平易近人,情感真挚,擅长描写人情世态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元稹的晚年,表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自然与人情的交汇中,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
诗歌鉴赏:
《邮竹》通过对竹子与马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学思考。诗的开头便以“庭有萧萧竹”引入,竹子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接着“门有阗阗骑”,描述了悠闲的骑行,形成了与竹子的宁静形成对比,突显了生活的多样性。
“嚣静本殊途”的句子道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喧嚣与宁静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但由于偶然的缘分,诗人却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某种依归。竹子“亭亭乍干云,袅袅亦垂地”的描写,既表现了竹子的生长状态,也象征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和谐。
最后两句“人有异我心,我无异人意”,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与包容。人与人之间心思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诗人却始终保持着对他人情感的理解与认同,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庭有萧萧竹:描写庭院中竹子的生动景象,传达出一种生机与活力。
- 门有阗阗骑:描绘马儿在门外悠然自得的情景,突显宁静与安逸。
- 嚣静本殊途:喧嚣与安静是两条不同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多样性。
- 因依偶同寄:由于偶然的缘分,诗人将这两者相互依赖,表现了一种和谐与共存。
- 亭亭乍干云:竹子高耸入云,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袅袅亦垂地:竹子柔和地垂向地面,反映了谦逊与包容。
- 人有异我心:人与人之间的心思各自不同,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我无异人意:自己对他人的理解与情感没有差异,表现了一种宽容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与马的状态比作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喧嚣。
- 拟人:竹子在这里被赋予了生命的特征,表现其灵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生活的多样性与人际关系的理解展开,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着坚韧、高洁和灵动的生命力,代表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马:象征着自由与悠然的生活状态,表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 云:象征着理想与高远,表现诗人对生活的向往。
- 地:象征着生活的现实与根基,反映着诗人的内心平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庭有萧萧竹”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 A. 喧闹
- B. 坚韧
- C. 迷惘
-
“人有异我心,我无异人意”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什么态度?
- A. 疏离
- B. 包容
- C. 忽视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 A. 自然的美
- B. 人生哲理
- C. 个人奋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里馆》- 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描写竹子,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自然的融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心灵的宁静。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夜晚的景色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的思考,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