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献书此日出神州,
残雪飞花满敝裘。
万里归心悬白发,
三年离恨忆沧洲。
驱驰南北成多病,
感慨烽烟欲倦游。
何处买山堪寄傲,
丹砂吾拟问罗浮。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一天我从神州出发,
残雪与飞花满披在破旧的衣裳上。
我心系万里,白发已然悬挂,
三年的离愁别恨让我想起沧洲的旧事。
南北奔波让我多病,
对烽火连天感到厌倦。
我在何处能买到山水来寄托我的傲气,
我打算向罗浮山寻求丹砂。
注释
- 献书:指赠送书信,表达对某人的敬意或思念。
- 神州:指中国,意为“神圣的土地”。
- 残雪:指冬季残留的雪,象征寒冷、凋零。
- 飞花:指春天飞舞的花瓣,象征美好与希望。
- 敝裘:破旧的皮衣,象征贫困与不堪。
- 万里归心:指对家的思念之情,渴望归乡。
- 白发:象征年老与时间的流逝。
- 离恨:离别的思念与痛苦。
- 沧洲:传说中的仙境,象征人们对理想的追求。
- 烽烟:指战争,象征动荡与不安。
- 罗浮:指罗浮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追求长生与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光统(约1550-约1620),字子衡,明代诗人,号青溪,籍贯不详。他在文学上有一定成就,尤其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山水和个人情感为主题。
创作背景
《出京》创作于明代,作者在经历了南北奔波与离别之苦后,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往昔的回忆。诗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内心的矛盾。
诗歌鉴赏
《出京》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展现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以“献书此日出神州”开篇,表现了作者在此日启程的庄重与决心。接着,作者运用“残雪飞花”一语,描绘出春冬交替的自然景象,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时间的流逝。
“万里归心悬白发”一句,情感深沉,体现了作者在外漂泊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白发的象征意义在此不仅仅是对年岁的感叹,更加深了离别的哀愁。接下来的“驱驰南北成多病”,则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对生活的无奈。
最后两句“何处买山堪寄傲,丹砂吾拟问罗浮”,则展现了作者对理想和超脱的追求,罗浮山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寄托了作者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献书此日出神州:在这一天,献上书信,离开神州,表达了作者的告别与决心。
- 残雪飞花满敝裘:冬雪未融,春花飞舞,意象交融,象征着人生的变化与无常。
- 万里归心悬白发:远道而归的心情如同白发般沉重,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三年离恨忆沧洲:三年的离别之苦让作者想起了理想中的沧洲,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驱驰南北成多病:南北奔波导致身体多病,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无奈。
- 感慨烽烟欲倦游:对战争的感慨让作者感到疲惫,体现了对动荡社会的厌倦与反思。
- 何处买山堪寄傲:渴望找到可以寄情山水的地方,象征着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 丹砂吾拟问罗浮:打算向罗浮山寻求长生的丹砂,寄托了作者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驱驰南北”与“感慨烽烟”。
- 意象:用“残雪”“飞花”等自然意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象征:通过“白发”“沧洲”等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生命流逝与理想追求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渴望,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独特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雪:象征寒冷与时间的流逝,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 飞花:象征希望与美好,代表青春与生命的活力。
- 白发:象征年老与沉重的思念。
- 沧洲:理想中的归宿,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罗浮:道教文化的象征,代表追求长生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献书此日出神州”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感伤
- B. 喜悦
- C. 决心
- D. 惆怅
-
“万里归心悬白发”中“白发”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历经沧桑
- C. 快乐
- D. 富贵
-
诗中提到的“罗浮”指的是?
- A. 一座山
- B. 一种花
- C. 一座城
- D. 一种药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多地关注在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命运。
- 《静夜思》:表达了浓厚的思乡情感,两者均有共通之处,但《出京》更多地融入了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古代诗词的对比》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出京》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