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信宿邗江路,孤舟又客亭。
远天时有电,微月不藏星。
问地惊新毁,披图按旧经。
他年曾泊处,燐火满荒汀。
白话文翻译:
在邗江的路上,我信步而宿,孤舟旁边是客人停留的亭子。
远处的天空偶尔有闪电,微弱的月光下看不见星星。
我问及这地方,心中惊讶于新近的毁坏,展开地图查看旧时的景象。
往年我曾在这里停泊,岸边的荒滩上满是燐火。
注释:
- 信宿:随意地过夜。
- 邗江:古代的一条河流,位于今江苏省。
- 孤舟:指孤独的船只,象征着诗人的孤独。
- 客亭:供旅客休息的亭子。
- 远天:远处的天空。
- 微月:微弱的月光。
- 问地:询问这片土地的情况。
- 新毁:最近受到破坏。
- 披图:展开地图。
- 旧经:旧日的记载。
- 燐火:指萤火虫的光,象征着微弱却温暖的光亮。
- 荒汀:荒芜的沙洲。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邗江”是历史上著名的水道,曾经是繁忙的商路。诗人通过提问和回忆,表现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燐火”不仅仅指萤火虫,也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浚昌,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常常反映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之际,诗人目睹了故地的变化,心中充满感慨。诗中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环境的忧虑。
诗歌鉴赏:
本诗以“信宿邗江路”开篇,描绘出一个孤独旅人的形象,表达了对旅途的无奈与孤独。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阴郁的氛围。在“远天时有电,微月不藏星”中,闪电和微月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内心的惊惧与渺小。接下来的“问地惊新毁,披图按旧经”,则是对故土的追忆与哀伤,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他年曾泊处,燐火满荒汀”更是将思绪拉回到往日的美好,燐火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尽管周边已是荒芜。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哲学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信宿邗江路:诗人在邗江的路上随意过夜,渗透出一种旅途的疲惫与孤独。
- 孤舟又客亭:孤舟与客亭的对比,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
- 远天时有电:远方的天空偶尔有闪电,暗示着不安与突如其来的惊吓。
- 微月不藏星:微弱的月光下,星星隐匿不见,象征着希望的缺失。
- 问地惊新毁:询问这片土地,得知最近的毁坏,表达了对故土遭遇的震惊。
- 披图按旧经:展开地图,查看往日的记录,显示了对历史的追忆。
- 他年曾泊处:回忆曾经停泊的地方,既是怀旧也是感伤。
- 燐火满荒汀:萤火虫的光在荒滩上闪烁,既是生命的象征,也是对未来的期盼。
修辞手法:
- 对比:如“孤舟”与“客亭”的对比,突显孤独与陪伴的矛盾。
- 象征:燐火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拟人:自然现象如“微月不藏星”赋予人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孤旅人的感受,表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故土的深情怀念,展现了人在时光流转中对过往的思考与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舟:象征孤独与漂泊。
- 微月:象征微弱的希望。
- 燐火:象征生命的希望与温暖。
- 荒汀:象征被遗忘的过往与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邗江”位于哪个省? A) 江苏
B) 浙江
C) 安徽 -
“微月不藏星”中的“微月”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月亮
B) 微弱的月光
C) 隐藏的星星 -
诗中“燐火”象征着什么? A) 灭亡
B) 希望
C) 忘却
答案:
- A) 江苏
- B) 微弱的月光
- B) 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景象表现孤独与思考。
- 李白的《夜泊牛津寺》:描绘夜晚孤舟的情景,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宿范水即事》与《夜泊牛津寺》:两首诗都通过夜晚与水边的环境描写,表现诗人的孤独与思考,但前者更侧重对历史的反思,后者则强调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姚浚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