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南山至全师兰若》

时间: 2025-01-04 11:11:55

木陨水归壑,寂然无念心。

南行有真子,被褐息山阴。

石路瑶草散,松门寒景深。

吾师亦何爱,自起定中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陨水归壑,寂然无念心。
南行有真子,被褐息山阴。
石路瑶草散,松门寒景深。
吾师亦何爱,自起定中吟。

白话文翻译:

树木倒下,溪水流入山谷,
心中静默无任何念头。
南行途中遇见了真道之士,
他披着粗布衣服在山阴休息。
石路上散布着瑶草,
松树的门前寒冷的景色深邃。
我的老师又有什么爱好呢?
自我在宁静中吟唱。

注释:

字词注释:

  • 木陨:树木倒下。
  • 水归壑:水流回山谷。
  • 寂然:寂静、安宁。
  • 真子:指真正的道士或高人。
  • 被褐:穿着粗布衣服。
  • :休息。
  • 瑶草:美丽的草,常用来形容优美的环境。
  • 松门:松树间的门户,象征自然的深邃。
  • 定中吟:在宁静中吟唱。

典故解析:

  • “真子”可以理解为道教文化中的“真人”,其传说常常与寻求智慧和修行相关。
  • “松门寒景”展示了自然的清幽与宁静,反映了道家追求的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唐代诗人,字宾客,号陶山。他以山水诗和咏史诗著称,作品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益游历南山之际,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高人、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渗透着道教思想,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山水的宁静与深邃。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安静的自然环境,树木倒下、溪水归谷,表达了一种无所牵挂的心境。接着,诗人描绘了南行途中遇到的真道之士,令整首诗增添了文化的厚度和哲理的深度。真子的形象传递了一种智慧与淡泊的生活态度。第三、四句则通过瑶草和松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暗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是对自己和老师情感的反思,质问道:“吾师亦何爱”,似乎在表达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木陨水归壑:描绘自然景象,也象征生命的循环。
  2. 寂然无念心:表达一种内心的平静与空灵。
  3. 南行有真子:引入人物,暗示一种寻道的精神。
  4. 被褐息山阴:突显真子的朴素与自然的和谐。
  5. 石路瑶草散:象征着美好与自然的融合。
  6. 松门寒景深:描绘幽静的环境,增添了诗的深邃感。
  7. 吾师亦何爱:自问自省,表达对世俗的超脱。
  8. 自起定中吟:自得其乐,反映内心的宁静与对诗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心境相结合,深入浅出。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增强了节奏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省,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力量。
  • :流动与变化,象征生命的流逝。
  • 瑶草:美好、纯净的事物,象征着理想的生活。
  • :坚韧与静谧,象征着高尚的志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真子”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
    • B. 道士
    • C. 王公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权力的渴望
    • B. 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3. “木陨水归壑”表明了什么意象?

    • A. 自然的破坏
    • B. 生命的循环与归宿
    • C. 人生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两首诗都有着深邃的意境和自然之美,但李益更加强调内心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益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