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祝鸣和锦江泛舟》

时间: 2024-12-29 17:20:23

八月茅花水,诸天桂子风。

追凉琪树底,击汰锦亭东。

人境嚣尘隔,仙曹逸兴同。

城楼钟欲动,斜照带微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月茅花水,诸天桂子风。
追凉琪树底,击汰锦亭东。
人境嚣尘隔,仙曹逸兴同。
城楼钟欲动,斜照带微红。


白话文翻译:

八月的水面上,茅花随风飘荡,天上桂树的香气弥漫。我们在凉爽的琪树下乘凉,轻轻拍打着锦亭东的水面。人世间的喧嚣与尘世隔绝,而我们在这仙境中兴致相投。城楼上的钟声即将响起,斜阳的余晖映照着微微的红色。


注释:

字词注释:

  • 茅花:指茅草的花,常在秋季开放,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琪树:传说中的美丽树木,常用来象征吉祥和美好。
  • 击汰:意为拍打水面,荡漾水波。
  • 锦亭:用华丽的布料装饰的亭子,表示环境的优雅。
  • 人境:指人世间的环境。
  • 仙曹:仙人的处所,意指仙境。
  • 逸兴:兴致高昂、情绪愉悦。
  • 斜照:夕阳的光线,倾斜的照射。

典故解析:

  • 桂子:指桂花,象征着秋天的丰收与美好,古代文人常以桂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 城楼钟:古代城楼上的钟声,常用来标志时间的流逝,具有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明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尤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逃避。


诗歌鉴赏:

《同祝鸣和锦江泛舟》是一首描绘秋景与友情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秋日,诗人与友人一同泛舟于锦江之上,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诗的开头用“八月茅花水,诸天桂子风”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诗人在琪树下乘凉,意象中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人境嚣尘隔,仙曹逸兴同”一句,诗人通过对比,表现出人世的喧嚣与自然的宁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两句“城楼钟欲动,斜照带微红”则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画面,钟声将打破这份宁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现实的无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抒情,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理想与对现实的反思。诗中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呈现出一种超脱与和谐的境界,令人留连忘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八月茅花水,诸天桂子风。”
    描绘了八月时节的水面与桂花的香气,显现出秋天的气息。

  2. “追凉琪树底,击汰锦亭东。”
    表达了在琪树下乘凉的惬意情景,水波荡漾的画面增添了生动感。

  3. “人境嚣尘隔,仙曹逸兴同。”
    通过对比人间的喧嚣与仙境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 “城楼钟欲动,斜照带微红。”
    描绘了即将响起的钟声与夕阳的余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意象比喻人生的境界。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在喧嚣中寻求宁静的情感,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花: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带有淡淡的忧伤。
  • 琪树:代表着美好与吉祥,体现了诗人的理想追求。
  • 锦亭:象征着优雅的生活环境与友谊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八月茅花水”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人境嚣尘隔”中“嚣尘”指的是什么? A. 平静
    B. 喧闹与尘埃
    C. 祥和
    D. 清新

  3. “城楼钟欲动”表现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生活的安逸
    C. 自然的宁静
    D. 友谊的珍贵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美,表现出宁静与和谐。
  • 杜甫的《春望》:透过描写自然景物,反映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诗人们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不同感受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