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窣堵高千尺,然灯达五更。
刚风吹不灭,甘露洗还明。
龙烛真堪并,蛾飞不敢惊。
獶升何矫捷,应见闼婆城。
白话文翻译:
这座塔高达千尺,然而灯光却能照亮到五更时分。
狂风吹来也无法熄灭,甘露洗涤后更显明亮。
龙形的烛光真是可以并肩辉映,蛾子飞来也不敢惊动。
獶鸟飞升多么矫捷,应该能看到闼婆城的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窣堵:指塔,古代的一种建筑物。
- 然灯:这里指的是点亮的灯火。
- 刚风:狂风,猛烈的风。
- 甘露:形容露水,清新而明亮。
- 龙烛:形容蜡烛的样子,像龙一样蜿蜒。
- 蛾:指飞蛾。
- 獶:一种鸟,通常形容飞行迅速。
- 闼婆城:古代城名,可能指的是某个著名的城市或地区。
典故解析:
- 闼婆城:在古代文学中经常提到,可能象征着繁华与富饶,或者具有某种历史或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用之,号惭愧,明代诗人、文学家,工书法、绘画。他的诗风清丽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中元节的晚上,诗人可能是在开福寺塔前,观看灯火,产生的灵感,表达了他对灯光的赞美和对夜空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中元夕望开福寺塔灯》是一首描写夜晚灯火的诗作,展现了中元节时分,灯光辉映的美丽景象。诗中前两句“窣堵高千尺,然灯达五更”开篇便以高耸的塔与明亮的灯火形成鲜明对比,既描绘了物理高度的壮观,也传达了灯光的温暖与希望。随着诗句推进,诗人将灯火与自然元素结合,描绘出“刚风吹不灭,甘露洗还明”的景象,展现了灯火在风雨中依然坚韧的特质,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不拔。
接下来的句子“龙烛真堪并,蛾飞不敢惊”,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示了灯光的美丽与宁静,仿佛龙形的蜡烛在夜空中闪耀,引人注目。而蛾子飞来,却因其美丽而不敢惊扰,这一描写不仅体现了对灯火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一句“獶升何矫捷,应见闼婆城”,则在描绘景象的同时,引入了时空的概念,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在灯火辉煌的夜晚,思绪飞扬,向往着未知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窣堵高千尺:描绘塔的高耸,给人以壮观之感。
- 然灯达五更:灯光照耀至五更,表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灯火的持久。
- 刚风吹不灭:即使狂风袭来,灯火依然不灭,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 甘露洗还明:清晨的露水使灯光更加明亮,暗示着希望与新生。
- 龙烛真堪并:比喻蜡烛的形态,形象生动。
- 蛾飞不敢惊:蝴蝶不敢打扰,表现了宁静的氛围。
- 獶升何矫捷:描述鸟儿的飞翔,生动形象。
- 应见闼婆城:引出意象,给人以想象空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龙烛”比喻蜡烛,形象生动。
- 拟人:蛾飞不敢惊,赋予了蛾子以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灯火和塔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与希望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夜晚宁静之美的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塔:象征高耸的精神与追求。
- 灯:象征希望与生命。
- 蛾:象征对美的追求与宁静。
- 獶鸟:象征自由与矫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灯火的美丽
- B. 自然的壮观
- C. 生命的坚韧
- D. 夜晚的宁静
-
“龙烛”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烛光
- B. 高耸的塔
- C. 夜空
- D. 自由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排比
- B. 拟人
- C. 夸张
- D. 对比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口》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津口》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更侧重于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通过月光映照表达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读》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杨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