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 绍途遇雪》

时间: 2025-01-19 19:57:04

梅柳春相近,关山雪正飞。

寒光朔气冷侵衣。

玉塞隔金微。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帛书欲寄雁声稀。

秃节几时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巫山一段云 绍途遇雪
作者: 杨慎 〔明代〕

梅柳春相近,关山雪正飞。
寒光朔气冷侵衣。
玉塞隔金微。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帛书欲寄雁声稀。
秃节几时归。

白话文翻译

梅花和柳树的春天即将到来,关山上的雪花正在飞舞。
寒冷的光线和北风侵袭着衣服。
玉塞的阻隔让人感到微弱的关怀。
久驻边关的人已渐渐老去,长途跋涉的马匹也日渐瘦弱。
想要寄出的信笺,只有在空中飞翔的雁声能传递。
何时才能等到那已秃的树枝归来呢?

注释

  • 梅柳:梅花和柳树,象征春天的到来。
  • 关山:指险峻的山岭,常用来象征边境。
  • 寒光:寒冷的光线,指寒冷的气候。
  • 朔气:北风,表示寒冷的气息。
  • 玉塞:指受阻的地方,象征着困难和隔阂。
  • 帛书:用丝绸书写的信件,古人常用此寄信。
  • :稀少、稀疏。
  • 秃节:指树木的光秃枝干,寓意孤独和等待。

典故解析

“久戍”常指长期驻守边疆的士兵,体现了古代战争的艰苦与士兵的孤独。“雁声”则常被视作思乡和寄托思念的象征,古诗词中常以雁作为信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慎,字德昭,号云溪,明代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赋,曾任职于明朝官场,因其作品风格独特而受到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边塞,诗人身处边疆,感受到严寒和孤独,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渴望。

诗歌鉴赏

《巫山一段云 绍途遇雪》描绘了边塞的严寒与诗人的孤独心情。开篇“梅柳春相近”以春天的景象引入,令人感到一丝温暖,但随即转入“关山雪正飞”,展现出边境的严酷和寒冷。诗中描绘了久戍边疆士兵的艰辛,既是对士兵生存状态的写照,也是对他们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映。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一句,表现了时间对人的影响,边疆生活的艰苦使人老去,长途奔波的马匹亦难以保持壮健,暗示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接下来的“帛书欲寄雁声稀”,则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寄信的愿望与现实的阻隔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运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家乡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梅柳春相近:春天来临,梅花和柳树相继盛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2. 关山雪正飞:严冬中的雪花在边疆飞舞,展现出恶劣的天气和环境。
  3. 寒光朔气冷侵衣:寒冷的北风和光线刺骨,描绘了身处寒冷之中的不适感。
  4. 玉塞隔金微:玉塞象征着障碍,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5. 久戍人将老:长时间驻守边疆,士兵逐渐衰老,表现出对时间无情的感叹。
  6. 长征马不肥:长途跋涉的马匹瘦弱,暗示着艰难的生活条件。
  7. 帛书欲寄雁声稀:想要寄信的愿望与现实的隔阂,渴望与孤独并存。
  8. 秃节几时归:对归期的渴望和无奈,表现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梅柳春相近,关山雪正飞”,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结构美。
  • 比喻:将人和马的状态进行比较,提升了意象的感染力。
  • 象征:雪、寒光、雁声等意象均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全诗描绘了边塞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故乡的思恋和对未来的渴望。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渲染,展现了士兵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中所承受的孤独与无奈,具有深刻的历史和人文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柳: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生命。
  • 关山:代表着边疆和战争的艰苦。
  • 寒光:象征着寒冷和孤独的环境。
  • 帛书:寄托了思念与联系的愿望。
  • 雁声:象征着思乡之情和沟通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梅柳春相近”,是指什么? A. 夏天到来
    B. 春天即将来临
    C. 秋天的景象

  2. “久戍人将老”中“久戍”指的是? A. 长期驻守边疆
    B. 短暂的旅行
    C. 在家务农

  3. 诗中提到的“秃节”象征什么? A. 归乡的希望
    B. 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C. 友谊的坚固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杨慎的《巫山一段云》:侧重于边塞生活的孤独与思乡情感。
  • 高适的《别董大》:同样表达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友情的珍贵和告别的惆怅。

这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情感基调和背景环境却各有不同,体现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