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十六回秋月明,
年年望断雁南征。
苏郎皓首还乡去,
媿杀当年李少卿。
白话文翻译:
三十六次秋天的明月照耀着,
年年都在望着南飞的大雁,感到无尽的思念。
苏郎白头回乡的身影,
令我感到羞愧的是当年的李少卿。
注释:
- 三十六回:指经历了三十六个秋天,强调时间的漫长。
- 秋月:象征思念和离愁,秋天的明月常常引发人们的乡愁。
- 雁南征:指候鸟南飞,寓意离别和思乡。
- 苏郎:苏轼的称谓,指的是苏轼。
- 皓首:白发,象征年老和归乡。
- 媿杀:感到羞愧,强调对自己与他人对比的惭愧感。
- 李少卿:李白的别称,意指年轻时的风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深,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多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对人生流逝和乡愁的思考中,时值秋季,诗人通过明月和南雁引发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归乡的憧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浓厚的思乡情感为主线,采用了时光流逝和自然景象的结合,构建出一种深邃的情感氛围。开头的“三十六回秋月明”以岁月的流逝为切入点,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紧接着“年年望断雁南征”,不仅表现了秋天的景象,也引发了对流逝青春和离别的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的“皓首归乡”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用苏轼的白头归乡来表达对于年华老去的无奈和羡慕,进而引出对李白的回忆,表现出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羞愧。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人情的脆弱。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最终,诗人以对比手法达到情感的高潮,使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也引发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十六回秋月明:诗人通过“秋月”引入,展现出秋天的明亮和清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年年望断雁南征:表达了对南飞大雁的凝视,象征着离别与思乡,每年都在望断北方的天际。
- 苏郎皓首还乡去:提到苏轼,表现出他年老时回乡的情景,传达出对归乡的渴望和羡慕。
- 媿杀当年李少卿:感叹年轻时的李白,表现出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与自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秋月,以此引发思乡情。
- 对比:苏轼的归乡与李白的青春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象征:大雁象征离别和思念,秋月象征孤独与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月:代表思念与孤独,象征岁月的流逝。
- 大雁:象征离别与游子思乡之情。
- 皓首:白发象征年老,反映人生的无常。
- 李少卿:年轻时的才华与风采,表现对往昔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苏郎”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
诗中“望断雁南征”中“雁”象征着什么? A. 归乡
B. 离别
C. 快乐
D. 战争 -
诗人对李少卿的感情是? A. 羡慕
B. 嫉妒
C. 忘记
D. 无所谓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同样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离愁,然而杜甫更多的是对家庭的眷恋,而陈深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的无奈。两者虽同样有思乡情,却各有侧重,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