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登百花亭怀荆楚诗》

时间: 2024-10-16 22:10:12

江陵一柱观。

浔阳千里潮。

风烟望似接。

川路恨成遥。

落花轻未下。

飞丝断易飘。

藤长还依格。

荷生不避桥。

阳台可忆处。

唯有暮将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陵一柱观。浔阳千里潮。
风烟望似接。川路恨成遥。
落花轻未下。飞丝断易飘。
藤长还依格。荷生不避桥。
阳台可忆处。唯有暮将朝。

白话文翻译:

在江陵有一根高高的柱子可供观赏;浔阳的潮水绵延千里。
远望风烟似乎连接在一起,川路令我感到无比遥远。
落花轻轻地尚未落下,飘飞的丝线断了容易随风飘散。
藤条依旧缠绕在格子上,荷花生长不避开桥梁。
阳台是我可以怀念的地方,唯有傍晚与清晨交替而已。

注释:

  •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是古代著名的水陆交通枢纽。
  • 浔阳:指浔阳江,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
  • 柱观:指高耸的柱子,寓意观察远方。
  • 风烟:山水之间的雾气,暗示景色朦胧。
  • 落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无奈。
  • :植物的藤蔓,象征生命的延续。
  • 阳台:常常是回忆和思念的地方,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涉及的江陵、浔阳等地名都是古代文人吟咏常用的意象,表达出对故乡的怀念与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阴铿,南北朝时期的人,生平事迹较为模糊,但其诗歌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对荆楚地区的思念之际,反映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陵和浔阳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开篇的“江陵一柱观”引入了一个高耸的观景点,给人以一种开阔和浩瀚的感觉。接着,诗人以“浔阳千里潮”描绘了辽阔的江水,展现出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远处的“风烟”与“川路”的描写,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遥远的回忆,表现出一种无尽的惆怅。

在接下来的对落花和飞丝的描写中,诗人巧妙地使用了自然元素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落花轻轻未落,恰恰映衬出一种期待与失落的情感。而藤长与荷生的描写,则是一种对生命顽强延续的感慨。

最后两句“阳台可忆处,唯有暮将朝”则将怀念的情感推向高潮,阳台既是回忆的象征,也是时间更迭的见证。这种对比与呼应让整首诗在情感上更为深沉,给人以回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江陵一柱观:描写江陵的壮丽,突出高耸的柱子。
    2. 浔阳千里潮:展现浔阳江水的浩渺。
    3. 风烟望似接:远望而去,山水之间的朦胧感。
    4. 川路恨成遥:表达对距离的无奈与惆怅。
    5. 落花轻未下:落花尚未落下,象征着时间流逝。
    6. 飞丝断易飘:丝线易断,象征着人生的脆弱。
    7. 藤长还依格:藤蔓依旧生长,表现对生命的感怀。
    8. 荷生不避桥:荷花生长,寓意着不畏艰难。
    9. 阳台可忆处:阳台成为怀念的象征。
    10. 唯有暮将朝:时间在不断流逝,感叹光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花和飞丝比作时间与人生的无常。
    • 对仗:整首诗句式严谨,形成一种和谐的音韵美。
    • 意象:使用自然意象如“江水”、“落花”等,增强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故乡的描绘与怀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江陵:象征着家乡的美好与宁静。
  • 浔阳:代表着辽阔的自然,蕴含着无尽的思念。
  • 落花:时间的流逝与青春的消逝。
  • 阳台:怀旧的地方,象征着对往昔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江陵一柱观”中的“一柱”指的是什么?

    • A. 一根柱子
    • B. 一座山
    • C. 一条河
    • D. 一座塔
  2. 诗中“落花轻未下”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希望
    • D. 愤怒
  3. “唯有暮将朝”中的“暮”和“朝”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人生的选择
    • C. 思念的深度
    •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慨,但更显豪放与奔放。
  • 李白《月下独酌》:虽同是怀念,但更侧重于孤独与自赏,情感表达上更为内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南北朝诗歌史》
  • 《诗词分类与风格分析》